《美麗心靈》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可以是一種社交活動,可以和其他人交流思想,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寫好《美麗心靈》的觀后感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美麗心靈》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1
主人公有強烈的自閉癥式自尊心,內心一直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強,而且只能比別人強。
在考入大學之前他的確做到了這一點,身邊的人沒有可以和自己相提并論的而自己也已經小有名氣,他想就這樣把優越感保持下去。
但是當考入大學進入到一個精英聚集之地后,他發現一切都變了,他發現這里優秀的人太多了,比自己強的人也太多了,從未被嘲笑的他在這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嘲笑,這是作為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絕對無法忍受的事情,于是他困頓迷茫壓抑糾結,急于突破想證明自己想一戰成名,可做出一項重大學術理論的突破哪有那么容易,苦苦思考掙扎一段時間后,仍無所得。
他終于有些承受不住了,開始懷疑自己,開始有了思想的沉淪,于是解壓式的幻想舍友應運而生。他太需要有人帶他瘋一下,陪自己聊天安慰下自己。
放松過后,回歸到能證明自己的學術突破事情上面來絲毫沒有懈怠,因為他不斷暗示自己突破不了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終于老天不負有心人,努力的人終究會有回報,經過幾經周折他成功了,確實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突破。
但這個成功對他來講未必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人經歷過重大打擊后,當做出一件另他自己覺得足以挽回之前失去的自尊的事情時候,他的自尊心會得到空前的膨脹。
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落差的痛苦會在自尊心強的人那里得到無數倍的放大,這一點在認為自己真的是個天才的主人公身上得到了很明顯的展示。
他是這么優秀取得了人人稱贊的學術成就,怎么甘心在一個學校當一輩子的教書先生。
這極大的浪費了自己的才能,他應該也有足夠的能力去勝任更重要的職務,去展現自己的數學天賦,或許做點和國家機密事物相關的工作才配得上他所具備的才能,密碼獲得敵情拯救美國大眾,沒錯這就是他想要的用武之地。而這一切確實通過幻想得到了。
然而卻不曾想到正是由于他的這種執念,給他的家庭給他的妻子和孩子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劇中主人公不相信運氣但他卻幸運地娶到了一位對他不離不棄的好妻子。陪伴他走出了病魔的陰霾。
不管怎樣劇中的主人公還是很值得敬佩的,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有精神疾病還能夠走出陰影坦然的面對它努力的去戰勝它克服它是具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影片最后當主人公收到學生們遞上來的表示尊敬敬仰的鋼筆時,此時的他才明白,他年輕時所不屑的教書工作正是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地方。我們總是認為做那些所謂的大事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殊不知真正的價值就就蘊含在我們對平凡事情的付出上。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2
天才總是孤獨的。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也就只有藍天能夠理解他了吧。
“我的追求帶我穿越了物理、形而上學、幻覺,又帶了回來”這是約翰·納什在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時所說的話。可是誰知道這位在念研究生時,便發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論,該理論雖只有短短26頁,卻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的數學天才,卻一直深受精神分裂癥的困擾。從小的孤寂,自閉是這些問題的源頭。偉大的天才,內心都住著一個魔鬼。約翰·納什從小便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他的世界里只有數學,沒有家人,沒有朋友。一堆堆冰冷的數字,堆砌出了無數的幻像,堆砌出了一個狂妄的自我,一個妄圖在無數的報紙和期刊中找到密碼,妄圖在美國找到蘇聯埋藏的原子彈。
就在約翰·納什一步步地走向地獄邊緣的時候,這時總有天使會出現。她就是納什美麗且極具智慧的妻子——艾麗西亞。在影片中如此,在現實中亦是如此,艾麗西亞幾十年的不離不棄,相依相伴,才使得一個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夠分辨得出真實與幻像,逐步從瘋癲中蘇醒,找尋自我。這是全片最感動我的地方。愛情真的有如此魔力?真的可以把人從混沌中喚醒?
電影之所以感人就是因為真實。觀眾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的那份真實,才是電影拍攝真正成功的地方,也是影片與現實接軌的地方。記得影片中有這樣一處情節,納什的病再次發作,這次他差一點殺了艾麗西亞和他那仍在襁褓之中的兒子。之后,納什陷入深深地自責之中并且堅決要求艾麗西亞遠離他,讓他一個人回到精神病院。盡管此時艾麗西亞也受到了極度的驚嚇,精神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但是她依舊回來和他待在一起,并且說:“如果你想要殺我的話,我就會打電話給羅森(納什的精神病醫生)。”并且握著他的手,撫摸著他的臉,幫助他記住真實的感覺。就是這樣幾十年的風雨相伴,相濡以沫,艾麗西亞這個偉大的女性用一生與命運進行博弈,她終于取得了勝利。而納什,也在得與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所以,納什在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后的頒獎典禮上才會這樣說:“在事業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這神秘的愛情方程式中,我才能找到邏輯的來由。今晚我能站在這里,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雖然,此時他們都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攜手半生風雨,情定一世姻緣。
當納什的人生方程在只有數字的情況下變得無解時,是愛情的元素使他找到了生命的均衡。而他的均衡理論,也使得世界經濟學的發展能夠更進一步。《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所講述的似乎正像電影海報中的一句話:“The only thing greater than the power of the mind is the courage of heart.”愛情就是如此偉大,沒有什么可以比得上一顆充滿愛的心,她超越了理性和邏輯,可以救贖人的精神與靈魂,也可以掙破現實的鎖鏈,達到精神的永恒。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3
約翰是個絕對的數學天才,在入學派對上,那些人就在天才的這方面對他進行了一番議論。在學校,他不去上課,很少外出,幾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宿舍里推算、論證自己的原創理論。可是,他屢屢遇到思路困境,這在其他人獲得一些社會成就而約翰自己連畢業論文都沒完成上可以體現。原創理論的困境、別人對他天才說法的懷疑、校方對他在學校糟糕表現的失望,對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早在離開新生派對,約翰在自己宿舍推論時他幻想的舍友“查爾斯“酒醉”狀態的出現(他當時是多么的痛苦,想借酒消愁),“查爾斯”拉他到天臺喝酒,幫他消除當時的痛苦。到后來約翰遇到各方壓力時,“查爾斯”通過把他辦公桌從窗戶上推下摔碎的方式解放了當時他的壓抑。在酒吧里,約翰找到了靈感,一口氣把他的原創理論問題解決(博弈論),自己也用這理論完成了他的《平衡論》,并因此獲得極高的榮譽。他進入了他夢寐以求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工作的機會。
約翰被診斷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他總是在幻想,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他分不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他不接受除了妻子艾麗西亞外,為數不多與他相交甚歡的“查爾斯”、“帕徹”、“查爾斯的妹妹”是不存在的,僅僅是自己的幻想對象。他接受不了自己沒有朋友的情況以及自己那些為國家機關的努力的白搭。約翰完全不接受醫生羅森的診斷,他把羅森看做是蘇聯的間諜頭目,他為了保護自己完全不相信羅森的診斷。
電影演繹到此,可以感受到約翰的數學天賦、自己對自己的肯定甚至到自命不凡的程度、孤傲、內心深處還有隱藏很深的自卑、對自己交際能力的自卑、面對眾人對自己眼神的自卑和恐懼、以至于自己在后面擴大的恐懼面前的全面淪陷。
妻子的那段鼓勵,成為了約翰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之后,約翰還是沒有真正之好精神分裂,自己幻想出來的三個對象始終在他身邊跟著他,但約翰選擇了直接面對這三個對象帶來的真與假的恐懼,他勇敢地面對這些強大到足以把人淹沒且兩度讓約翰淪陷的恐懼,他勇敢地選擇主動找方法解決這些恐懼,而不是逃避、迷茫、跟著三個對象走。最后,雖然,三個幻想對象從沒有在他身邊消失,但他重新振作起來、重新能夠分辨真實和幻想。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4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美麗心靈,我覺得不止男主人公納什是這“美麗心靈”的擁有者,他的妻子、好朋友也是。
男主人公納什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并研究數學,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數學系,他受到別人的諷刺,但他最后也能原諒對方。他的一輩子都努力致力于數學的研究中,甚至在自己得了由數字引起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癥之后,仍不懈地研究數學問題。他有著一顆善良寬容的心,一顆對數學研究執著乃至不悟的心。
納什的妻子艾麗西亞,一個站在納什身后堅毅勇敢地支撐著他走向成功的女人。她在知道納什成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癥患者之后,負擔起妻子的責任,一心一意地照顧好納什,無怨無悔,在厄運面前,她沒有低頭,沒有后退,沒有氣餒,她只是用她對天才的理解和愛慕,對丈夫的關愛和包容,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來對抗這一切的不幸。她有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一顆忠貞不渝的心。
一句話叫做:時勢造英雄。一個偉人的誕生需要一個適合偉人誕生的環境。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5
天才和精神病患者常常只有一步之遙,梵高,愛因斯坦,莫扎特這些都是例證,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他們的一些行為,而他們的執著的追求卻給他們的人生譜寫了最華美的篇章。
這部影片觀影時,我原以為這部電影的主線一定是一個男孩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懈追求后獲得巨大成就,然而并不是想象那樣,主角的執著的行為常常被這些普通人譏諷嘲笑,甚至他的其他各方面也是幾乎平庸,而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我也很難理解這樣坎坷的經歷如何能被定義為美麗心靈。但觀影到2:04:10的時候,這樣的情節幾乎讓我淚崩,在主角的世界里似乎愛人,和朋友成了最他最好的治療藥劑。而主角也從未因為周圍的環境去改變自己的夢想。
所以當這樣的天才將夢想再次照進現實的時候,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我想他所說的話幾乎概括了這部電影的全部:
我一直都相信數字,還有那些引導推理的方程式和邏輯,但在一生的追求后,我問我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邏輯,誰來決定原因,我的追求帶領我穿過了物理,形而上學,幻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這只有在神秘的愛的等式里,才能發現任何邏輯上的原因,
我今晚在這是因為你,你就是我存在的原因,你是我的全部。
活在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世界里,我感覺到了另外一個自己,我是一個擁有信仰的平凡人,在這條通往夢想道路上,我能做的,低調的前行。而艾麗西亞—拉迪,我想,不用多說。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6
在一次形勢與政策課上,老師組織了我們看電影《美麗心靈》。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或許又會是一部無趣的勵志電影,老套的講述著一個科學家如何經過努力走向成功。但這部電影卻給了我一個意外。本以為看慣勵志電影,早已不會被輕易感動的我,卻被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深深感動了。
影片講述的是一名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在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后,由于壓力過大,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癥狀,以為自己成為了一名密探,為美國政府進行著機密任務。但其實這一切都是假象,甚至連室友都是他自己虛構出來的,他分不清現實和幻想,這令他的學術研究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但是,天無絕人之路,約翰納什有以為深愛著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不僅沒有因此離他而去,還 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鼓舞著他,陪他度過最艱難的時刻。同時,約翰納什也憑借著自己的毅力,逐漸康復,并仍致力于學術研究上,從不懈怠。終于,在1994年,他憑借自己出色的學術成就,獲得了諾貝爾獎,也獲得了世人的肯定。
看完電影后,我對該電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我上網搜索了有關這部電影的資料。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而片中的主角約翰納什也是真實存在的,里面的情節也確實發生了。而且,約翰納什到今天都仍然翱翔在數學的學術海洋中。此外,該片還 獲得了奧斯卡的多個獎項。且不論里面主角的演技如何,該片的許多細節都仍然是令人有所收獲的。
在影片的開頭,不善于交際的約翰納什被人認為是神經病。他的行為十分古怪,講話又過于直接以致于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想法。但是這并不阻礙他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他認為當時大學研究的內容毫無意義。他不希望被課本所局限,他要突破假設,建立他的博弈論。即使被人對他冷嘲熱諷,他都能不受干擾,隨時沉迷在自己的數學中,小小的事物也能令他聯想到數學,一個酒杯、一條領帶他都不會放過。而當得知其他人都已經發表了屬于自己的博士論文后,他雖然感到了壓力,但是他沒有因此退縮,他反而激勵著自己。因為他有耐心,他不能失敗,他努力不懈的繼續研究。終于,他發表的博弈論,推翻了150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得到了教授的贊賞,進入了夢想中的惠勒研究所工作。納什的那份堅持與努力正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獲缺的。
而本影片最大的主題就是愛!是納什對工作的愛,更是他妻子對他那份矢志不渝的愛!當納什患了精神分裂癥,嚴重地影響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時候,他的妻子仍然不離不棄的陪在他的身邊。要知道,當時納什根本分不清現實和幻象,他的行為十分奇怪甚至危險。他唔發掌握現實,他更有可能淹死自己的親生骨肉甚至是害死他自己的妻子。但是,他的妻子是偉大的。她陪著他走過人生最艱難的一段日子。在他孤立無援被禁閉治療的時候,是她,給他的信任與扶持,包容與忍耐,鼓勵與引導。她教他認識到自己的普通,教他融入社會,教他平和與妥協,教他享受人生。她告訴他不要放棄,不要回到醫院里與他的幻覺做伴,她沒有能力告訴他他將會有一天成就大業,她只教他如何一天一天地過下去。領獎臺上,白發蒼蒼步態踉蹌的他掏出口袋里的手絹,象征性的擦了擦嘴角,那是對他無比親愛的愛人最崇高的感謝。這手絹是他們第一次約會共同出席一個酒會的時候,她為不拘小節的他別在上衣口袋里的。這種愛與奉獻,是在令人感動!
當然,從這部影片我們也可以吸收一個教訓:人要勞逸結合,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雖然說約翰納什是一名天才數學家,他執著于他的工作是件好事,但是他不懂得在社會中生存。他沒有朋友,是一個獨行俠,他除了工作沒有任何放松的娛樂活動。因此,壓力無法排解,越積越重,最后才導致了精神分裂。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學業和工作壓力而使自己陷于困境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因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難道不令人嘆息嗎?學會交流、適當娛樂,也是我們每個人更好地生活的必需品。
《美麗心靈》的確值得也必須一看!
《美麗心靈》的觀后感篇7
具有美好心靈的人,給人的感受是深刻的,是感人的,是會在人的心靈中激蕩出使人愿意與他交往的',這讓我想起了馬教練。
寒假中的一天,我例行到交大附中上籃球訓練課。今天給我們代課的是馬教練。馬教練身材高大,聲音洪亮,長得不但威嚴而且帥氣。今天訓練的內容是三步上籃。這個動作以前的教練曾經教過,所以我在做的時候一點都不緊張,完成了一個優美的三步上籃后,我很得意地看著馬教練。馬教練笑著走過來,和藹地對我說:“做的不錯,但是上籃低手送球要有力度,上籃準確度就高了。”并作了一個優美的示范動作后,又把著我的胳膊告訴我手腕如何向籃筐送球的感覺。我照著他教得方法做了一遍,感覺真好,球進了。馬教練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我們籃球班有一個大胖子,大家都管他叫“肉加饃”,他每次上籃都引起人們一陣哄笑。馬教練制止了我們的哄笑,說:“大家不要笑,我們要幫助他,讓他與我們一起進步”。
我們三步上籃訓練完成后,老師把我們分成三組,兩組比賽,一組觀摩。我在場上意外發現馬教練在給“肉加饃”開“小灶”呢。馬教練在籃筐下擺放了一個黃色的牌子,為他規范出了三步上籃路線。馬教練給他演示了一遍動作,邊演示邊說:“右腳,左腳,跳。”這時,我發現馬教練的上籃動作格外優美。馬教練真是一個好教練,我真的有些被感動了!
第三組上場了,馬教練下場休息,恰巧坐在了我父親的旁邊,我也湊了過來。父親說:“您教得可真認真呀!”,馬教練竟激動起來,說道:“我可以糊弄,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許這樣做,我也不是那樣的人。”我爸爸說:“那你教起來可就挺難的了!這些孩子可分三類,一類想學技術;一類是來玩的;那個胖學生大概是想來提高身體素質吧。”馬教練說:“是呀,這些孩子來到這里,都要有所得,所以教練不能混,好學生要出成績,來玩的要有收獲,想來提高身體素質的要有效果。他們都有收獲,我也就算對得起良心和盡到責任了。”我看到爸爸笑著對馬教練點頭稱是,我內心中竟涌起一種幼稚的想法:馬教練真是具有職業道德美好心靈的教練!我要是能跟他長期訓練該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