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600字觀后感
昨晚,中央少兒電視臺播出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十位獲獎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麗。他們面對苦難時堅強地撐起整個家,用實際行動孝敬長輩,孝敬父母,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當同齡人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來自父母的寵愛時,有一群孩子早早地擔起了家庭重擔。孝心少年的故事讓我們動容落淚。他們用單純、善良的孝行詮釋著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正能量!
12歲,正是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時候。可12歲的邵帥卻面對著一個連大人都會皺眉的抉擇。為照顧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親,休學到北京為母親捐獻骨髓。最終在醫生勸說下,媽媽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邵帥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動社會!
成都女孩路玉婷一邊上學、一邊騎車送機票以維持家用。這個“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個月迎來變故:母親離世…… 堅強獨立樂觀的玉婷,孝敬長輩,勇擔家庭責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看似柔弱卻一直迎著苦難堅強飛奔。
看過節目后,我也陷入了沉思:眼淚是短暫的,但感動是停留在心底的。怎樣才能讓自己有所收獲?又怎樣能從行動上真正學習他們呢?首先我們不能只有孝心,更多的應該體現在行動。或許命運沒有讓我們經受磨難,但我們應去感受親情的美好與珍貴,去讓我們付出驚天動地的孝道。
我想說,你們的孝心感天動地,你們的故事如燦爛的小花一樣璀璨,聽著主持娓娓動聽的講訴,催人淚下,苦難沒有壓垮你們,你們用脆弱的身軀書寫大寫的孝字,大寫的人字。你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是你們讓家庭充滿溫馨,洋溢著濃濃的愛。你們的孝心雖不驚天動地,但濃濃的親情,偉大的精神卻感動神州,你們都是好樣的!愛的指引,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2
寒假里,我看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是馮驥才寫的,書中收錄了18個故事。認真仔細的閱讀,細細品味故事情節,我深有感觸,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寫作的訣竅。
這本書講了發生在天津衛這個地方的事情。天津衛就是天津,因為那兒在明清時期設有天津衛,在書中,講了許多當時的奇人奇事。作者用樸實的文字把一個個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用幽默的語言把主人公描寫得活靈活現;用簡短的篇幅敘述著一個個經典的故事,讓人看了就無法忘記。文中故事以主人公的外號為題,如”蘇七塊“”刷子李“”酒婆“”死鳥“等。
就拿劉道元來說吧,他上演的一場”活出殯“在當時名噪一時。天津衛的混混兒歷來分為文、武兩種。武混混兒講打講鬧;文混混兒卻只憑手中一支筆,專替吃官司的買賣家代理訟事,或許就是現在的律師吧。劉道元就是一個拔尖的文混混兒。他手里的筆就是判官筆,他就是判官。誰死誰活,就看他的一撇一捺了。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想看看人死后到底咋樣,跟兩個徒弟商量好后就開始實施計劃。第二天,他就已經躺在棺材里”死“了,在做齋的七天,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冒出來了。最后,劉道元氣不過,把棺材蓋打開,大家都嚇跑了,而他卻站在靈車上大笑不絕。
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說里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馮驥才用文字把普通的人和事演繹得如此傳奇,我要學習他的寫作手法。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3
暑假的腳步漸漸遠去,新的學期已經悄悄來到,20_年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于9月2日晚在中央一臺上演,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共分四堂課,每一節課都精彩紛呈,第一課“孝”、第二課“有愛”、第三節“禮”、第四課“自強”,自強不息的行為習慣,教育我們,孝敬感恩,團結友愛,禮貌禮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第一節,“孝”,孝敬父母,以身作則,請來的是童話大王講過的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在哪個特殊的年代里,買到一個大件電視機,不是搬到自我家里去看,而是送到爺爺、奶奶家,還對自我兒子說:“以后我們看電視的機會都有”。他兒子從爸爸身上學到“孝”,他讓爸爸吃大蝦還說:“我將來有吃蝦的時候”。
第二節,“有愛”,黑豹樂隊主唱秦勇為了兒子大珍珠的故事,為兒子付出全部的父愛。改變了他兒子的病情。愛,父母、愛自我、愛別人,團結友愛。有付出就有愛的回報。
第三節,“禮”青年歌手容祖兒將為我們上第三節課“禮”。禮貌不是一天能學會的,禮貌待人,“禮”要從小事上點點滴滴做起,好的家教好的習慣,讓人受益一生。
第四節,“強”在最后的尾聲環節“強”我們聽到來自震后藏區孤兒的講述,在“張爸”的鼓勵下,他變得自信堅強,而且有了新的夢想,當志愿者像“張爸”那樣用愛去幫忙更多像自我一樣的孤貧兒童。
看了讓我很感動,以后我必須要做一個“有孝心”懂得感恩,“有愛心”“有禮貌”的三好學生。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4
深中南山創新學校全體師生通過視頻,一起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學生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夢主持本次活動,學校黨支部書記、執行校長韓曉宏、校醫余倩、心理老師李軒參與“講課”。
活動伊始,師生們一同觀看深圳中學最新宣傳片,感受深中“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引領。
緊接著,國歌奏響,在這場特別而莊嚴的升旗儀式上,全體師生面向國旗肅立敬禮,向所有為祖國“保駕護航”的人致敬。
韓校長引經據典,引導同學們思考從這次新冠疫情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他說,我們看到了責任,看到了善良。我們要學會愛,學會敬畏自然,學會擔當。他還提出一個問題:未來,還會有新的病毒嗎?經此一“疫”,深創人定當更加有愛,更有擔當,更加善良,更加熱愛生活。
余校醫又通過動畫帶著大家認識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小怪獸”。在家中怎樣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時,我們怎么吃才好?前往公共場所又該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和洗手?校醫都悉心地為我們作了解答。
疫情當前,“病毒”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同學們難免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心理老師李軒為大家送上一副健康安全的“心理口罩”,幫助同學們樹立戰勝病毒的信心。
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工作者、人民警察、基層工作者、工人、快遞員、外賣小哥……各行各業的人都堅守自己的崗位,創造生命的奇跡。“宅”在家中的深創師生一樣在行動,他們向“抗疫戰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為“英雄城市”武漢送去最誠摯的祝福。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5
原來的時候,媽媽帶我去看過一部電影叫《唐山大地震》。
故事中,有一個小女孩方登,她的弟弟方達,是里面的主要人物,這原來是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可是在這次大地震當中,使她們可敬可靠的家庭里的爸爸喪生了。
一天晚上,方登和方達像往日一樣,按時睡覺。突然一聲山崩地裂的聲音在他們耳邊驟然響起,那聲已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有人高呼“地震了”吵醒了熟睡中的姐弟倆。只聽“轟”的一聲樓房全部傾倒,姐弟倆甚至來不及互相弄明白原因就被壓在廢墟之中了。因為這場地震是他們的爸爸喪生。地震過后,房屋倒塌,尸骨遍地。雨滴聲,哭喊聲,風吼聲,混成一片,分不清哪兒是天,哪兒是地,一切都是破爛不堪,找不到昔日的繁華,找不到昔日的歡笑。從死神堆里爬出來的媽媽奔跑著,叫著姐弟倆的名字,媽媽在尋找著,原來姐弟倆被壓在了一塊水泥板地下,媽媽找人來救助,情況只能救出一人,姐姐方登央求媽媽先救弟弟,媽媽選擇了受力嚴重的姐姐,就出了弟弟方達。
可是命不該絕的,后來,方登又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給收留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姐弟倆長大了,分別有了自己的工作,方登成了一名醫生,方達成了一名公務員,在5。12汶川的地震救援中,姐弟倆又意外重逢,倍感親切。經歷過地震的`危險處境,姐弟倆知道震后有多少人需要他人來施救呀!這大概是姐弟倆因地震而分離又因地震而重逢吧!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方達,方達坐在那里猶如鐵柱紋絲不動。瞧長大后的方達十分鎮定,他看看驚慌失措的同事,鎮定自若,一點都不懼怕,是災難讓他變得有經驗,變得處理事情果斷了。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6
今天的作文課又有新花樣,兔子老師組織我們看了電影《極速蝸牛》,這部電影講述的雖然是一只菜園蝸牛特伯,但它卻擁有一個夢想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蝸牛,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堅持不懈的故事。
他的同伴們嘲笑他,但是他并不在意,他仍然每天努力訓練。它跟自己比賽,它說:17分鐘,這是我的最高記錄。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我們能看出特伯為此付出了許多,正是因為他不斷練習,所以才說是這是我最高的記錄。
還有一次,蝸牛們和往常一樣都在菜園子勞動,特伯居然把番茄當成比賽的對手,用盡全力和滾動的番茄賽跑,雖然特伯還是差了一點點,但我們卻因此而看到了一個為了實現夢想,持之以恒的特伯。
特伯為了實現夢想,始終堅持不懈,有一次他居然為了實現自己,鋌而走險,和除草機比起了速度,還差點丟掉了小命,盡管這次的特伯依然傷心落魄,但或許是他的態度感動了上帝,這個夜晚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跑到高速公路上,不小心掉在了跑車的引擎蓋上,意外發生了,他被吸進了發動機,身體發生了變化居然真的變成了極速蝸牛。
后來,他遇到了胖子兄弟和蝸牛賽車隊,大家都各自懷揣夢想,一起努力下,蝸牛特伯不但獲得了參加比賽的參賽資格還獲得了印第500大獎賽的冠軍。賽道上的特伯依然是那個堅持不懈的特伯,在賽程的最后即使受傷了,但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大家的鼓勵下,他努力地爬向終點,最終站在了冠軍的領獎臺上!
夢想再大也不嫌大,追夢的人再小也不嫌小!小蝸牛實現了自己的大夢想,我也有自己的夢想,我也要學習小蝸牛乘著夢想的帆去遠航,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7
在寒假里,我經過高老師的強力推薦看了《俗世奇人》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馮驥才老先生筆下真是妙筆生花,一個個人物都是活神仙,像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總是把這種人的姓和拿手擅長的本領來拿起來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而沒人知道。我十分敬佩這一行人。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大回。
大回最擅長的絕活是垂釣他那手本領真叫絕!不用管魚的品種多雜只要他想上哪種魚專上那種魚;還能釣完公魚釣母魚,釣到大的魚比他還大,釣到小的魚比他還小。別人說他釣魚靠的是運氣,可他靠的是能耐。還別人家夸為“魚絕后‘’。令我敬佩萬分,同時也是鳳慚愧。
我慚愧是因為我小時候也釣過魚。記得有一個星期天,爸爸帶我去釣魚,先在魚鉤上掛上事先準備好的蚯蚓做魚餌,然后把魚餌放在水里等待小魚上鉤。一分鐘兩分鐘,連魚的動靜都沒有,我把魚桿放在草地上,自己一個人去玩了。采幾朵路邊的小花做花籃,摘一些柳條編小鳥,一會兒玩這一會玩兒那,完全把釣魚的是給忘了。眼看爸爸的魚桶里的魚越來越多,我這才想起來我的魚。我跑到河邊拿起魚竿一看,啊?!魚餌沒了,只剩下魚鉤光禿禿、孤零零的在哪里。想:可惡的魚害得我白白浪費了一根蚯蚓,我一定要把你釣上來。我又拿起一根蚯蚓,結果還像上次一樣。我成了《小貓釣魚》里的小貓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印象最深的就是”做事要有恒心“.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8
在這個充滿意外的寒假里,我接觸了一本古文書,名字叫做《古文觀止》。
剛開始的時候,我是與父親一起看的,有些句子我父親也不懂,我們還是看著譯文才理解文章的意思,到現在我能獨自看懂幾句了,這也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吧!
《古文觀止》這本書里面有分先秦、秦漢、六朝、唐朝、宋朝和明朝幾個部分。
而我最喜歡唐朝的一篇文章,名叫《雜說四》,他是韓愈寫的,主要說的是這樣的:
世界上有伯樂,有了這樣的人之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很常見,但是伯樂卻不常見,而這里是指有伯樂才能認出千里馬,其他人都不行。正因如此,有些千立馬就混在了普通的馬中,而普通人根本就認不出來,所以這些千里馬吃的是普通馬的份量,而千里馬每天都跑很遠,就這樣,千里馬天天吃不飽,天天都要跑很遠,最后他只能死在馬廄中。
本文是采用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出人們對千里馬的無知,正因為人們的無知,千里馬才死在了馬廄中。這便是讀書少、觀察不仔細引發的悲劇。
看《古文觀止》這這樣的書可以明顯感受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還可以看到古代詩人是怎么寫文章的。在這本書里,一個字就可以有許多種意思。
《古文觀止》里有許多個古文小故事,我覺得很有意思,每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別有一番風味,每看一遍就好像是在看一本新書一樣。
小學生600字觀后感篇9
她推薦的第一本書就是《斷舍離》,一本在網絡上傳的很火的書。當天晚上我就從淘寶上買了,然后第二天中午就拿到手。書很小,也不厚,排版很稀疏,如果玩命看應該兩個小時就能看完。總之,第一感覺很失望。趁閑暇的時候讀完全書,然后就徹底失望了。
這本書通篇就講了一件事,就是“扔東西”,很佩服作者,可以將這三個字擴展成一本書,并且還能讓千萬讀者為之推崇。或許,大家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生命中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太多了,可是好多人都不知道該怎么做。然后妄想通過讀一本書來改變這種陋習。其實,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只要不能減少內心的欲望,讀多少斷舍離的書,都是白搭。
從此,我將自己的精力聚焦。除了工作,其余的時間都用來提升自己和陪伴家人。不再違背內心去討好那些不值得去討好的人,不在毫無意義的飯局上喝得酩酊大醉,不再關注那些明星八卦去獲得所謂的談資,不再去趨炎附勢而建立所謂的人脈。真的,當自己真正去遵從內心的想法去做這件些事情的時候,才體味到斷舍離的真正的意義,才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內心的充盈和富足。物質和精神的斷舍離感覺自己又一次的涅槃。真好。
最后,用一句話結束:“我的生命已到了一個階段,我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我只專注于做自己喜歡的事,只專注于愛自己喜歡的人,只專注于讀自己喜歡的書,只專注于和自己喜歡的世界朝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