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的觀后感150字
觀后感可以記錄下觀影者對影片的印象和感受,同時也可以通過文字表達對影片或創作者的情感和態度。奪冠的觀后感15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奪冠的觀后感150字,供大家參考。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1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一樣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并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團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鐘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能夠拍5部電影。如何取舍,如何更準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舍。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杯,中國女排在最終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但影片并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后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并存。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2
在國慶假期間,學校發了電影票,我去看了電影??吹碾娪懊纸凶觥秺Z冠》,它講述了中國女排的過去的經理。奪冠,一個多么輕易說出來,但卻又難做到的詞。但她們做到了,但在他們光鮮的背后是那不懈堅持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
《奪冠》它講述了兩個時代的中國女排的故事。拉開帷幕我便看到了80年代的中國女排,那時的她們自信、張揚,無懼風險,勇往直前。哪怕身上帶著無數傷疤,也要去拼,去做這件風險很大的事情。但當他們踏上世界冠軍這條路時,風險和害怕將迎著風去面對,終將化解,一往無前,不畏縮也不回顧。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有回報的。在看我們這個年代,當受到前輩的鼓舞時,乘風破浪,無所畏懼。都是踏著星星的夢想,去看那最美的天空,生活在無邊無際的夢中。在我們這個年代并不像是90年代那樣,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隨心所欲。只能盡自己唯一的努力換取一片小小的云朵,去奪得一片天空。奪冠就像一場夢一樣,去喚醒我們沉睡的斗志。
當陽光劃過天空,星星終將會墜落。
當80年代的女排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冠軍,我為她們歡呼。在看她們比賽的過程時,我看到她們的教練,合上了戰略,讓我覺得她們的教練相信她們了,相信她們一定會奪得世界冠軍。
當時我在看電影時,看到郎導宣布參賽名單,而一名隊員因為能力高超,但是卻被對手摸透了她的套路,不能繼續參賽。讓我覺得非??上?,也讓我明白,球場如戰場。有用的留下,沒用的淘汰。這使人懊惱的賽制,卻也是不能改變的,因為一旦有了情感,不免總是有失望的,要學會去接受。但當看到中國女排奪冠時,我又忍不住為她們喝彩,她們是值得的。
一切努力終將會得到回報,放手去做吧!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3
很多年后,中國更強大了,中國人依然會想起20_年8月21日的這個場景:中國女排姑娘站在里約奧運會冠軍領獎臺上,齊聲高唱國歌: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中國女排里約之行,完全能夠拍成一部大片,逆襲命運,咬牙死磕,絕地反擊,最終迎來氣壯山河的勝利!
這是里約奧運會中國人最關注的一場比賽。一位“80后”媽媽在朋友圈里寫道,她帶著6歲的女兒在客廳里看完了這場直播,“奏國歌時,我把女兒拽著站起來,一齊跟著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刻骨銘心的團體記憶、共同情結,對中國人來說,中國女排就是團體記憶、共同情結。新一代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偉大勝利,又在中國年青一代中延續和強化了對這支隊伍和“女排精神”的認知和情感。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剛剛拉開帷幕,封閉已久的中國大門,向世界緩緩打開。那是一個中華民族爭取“球籍”的年代,百廢待興,而又迷茫困惑,中國人需要精神偶像。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帶來了一場關鍵勝利。1981年年底,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杯排球賽,7戰7勝,首次奪得世界杯賽冠軍。
那時在中國,黑白電視機都不多見。決賽那天,人們黑壓壓一片守在電視機前、廣播前,收看收聽中國女排對陣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獲勝。舉國沸騰。天安門廣場上,人們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在今日回望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活力燃燒的年代,那是一個人人談夢想為榮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國人爭先恐后用勤奮與智慧改變祖國面貌的年代,而中國女排用“五連冠”的佳績,對各行各業的中國人起到了激勵、感召和促進作用,為當時的改革開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誠如當時《人民日報》頭版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所言:“她們的勝利捷報,也使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全國人民得到極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我,我們難道不應當好好向她們學習嗎中國女排在體育戰線上為國爭光,我們就不能在自我的崗位上為祖國多作貢獻嗎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三十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還不到5千億元,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67萬億元。各個領域,中國都迎來了收獲時刻。中國人對待奧運金牌的心態,越來越理性。畢竟,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已不僅僅是體育了??墒牵袊旁诶锛s奧運會上對巴西、荷蘭、塞爾維亞的比賽,為何仍然讓中國人揪心關注、熱淚盈眶
這又是一場關鍵時刻的關鍵勝利,遠遠超出了一塊金牌的含義。中國人從這場比賽中,看到了夢想的復蘇,看到了奮斗的價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日,中國已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和深水區,前面路上充滿激流險灘,每進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應對改革的復雜形勢,許多人像中國女排在里約那樣“一分一分咬牙頂”,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縮,還有人墮落……在今日,時代和人民對精神的渴望和呼喚,越來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如果沒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沒有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任何一個民族都難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談不上實現偉大的夢想。
“只要堅持,夢想總是能夠實現的”——中國女排在里約的堅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夢想實現的路徑嗎中國人用“女排精神”去堅持去努力,像中國女排那樣專注、團結、拼搏,必須能夠實現“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基于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歷史大背景以及當代中國發展現狀,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系在一齊,指明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夢想總是美麗的、動人的,是激勵人前行的不竭動力,但追夢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艱難與險阻,有不少的挑戰與考驗。
如果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女排之崛起,極大地激勵了中國人投入改革開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日,中國女排的勝利,將再度激發中國人的精神動力,自信地走在實現“中國夢”的路上。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4
1986年,女排寫就五連冠偉業,但隨著主帥變更、名將退役,中國女排青黃不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這一沉寂,就是17年。
直到2001年陳忠和上任中國女排主教練,淘汰上一代名將、提拔新人,在他的運籌帷幄下,中國女排隊伍煥然一新。
陳忠和指導繼承著老女排精神,最終帶領中國女排贏得了久違的勝利!2003年第9屆女排世界杯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闊別了17年的世界冠軍獎杯,最終回來了!
他一手締造了“黃金一代”,是與郎平相當的冠軍教頭。
2008年,陳忠和指導率領中國隊,郎平坐鎮美國隊,兩方在北京奧運會賽場交鋒,“和平大戰”轟動一時。
陳忠和教練的扮演者不止一位,之前已經曝光年輕版的陳忠和由彭昱暢飾演,而任教期間應對舉國上下的期望和瞬息萬變的戰局,始終笑對一切的傳奇教練,黃渤當仁不讓。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5
國慶第二天,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來到電影院,觀看《奪冠》。
這是一部講述中國女排在世界上奪得冠軍的電影,頌揚中國女排精神。通過影片你我知道了原來的訓練條件很差,女排姑娘們刻苦訓練,每面墻上都留下深深的排球印子,每次訓練,即使她們已經累得支撐不住了,但仍在堅持,不斷地堅持,繼續用力打著每一個球,只是因為這種不斷地堅持,才迎來了最后的勝利。這深深地打動著我,讓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
影片中有一段我印象深刻,2008年那場比賽輸了,教練唱了一首歌鼓勵隊員們,“愛拼才會贏”,只要勇于拼搏,就會贏得比賽。她還說了一句話,“沒有努力是沒有回報的”,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報。這種精神是無處不在的,放在學習和生活作文中也是一樣,我想:只要我努力,認真做作業,用心寫好每一個字,就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績。
這部電影體現了老一輩女排們打球的艱辛,但是她們每個人都用足了力氣,就為贏得勝利。新一輩的女排在郎平教練的帶領下,用科學的方法,戰勝了巴西隊。所以,每次努力,都會有回報,使用正確的方法,就能找到對手的弱點。
郎平跟她的隊員們說:排球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你們不可能永遠打排球,也要找到生活的能力。所以,人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找到生活的快樂。
《奪冠》讓我感受到中國女排的精神和勇氣,還有她們的自信?!懊髦接谢?,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不可能勝利,但是依然奮起拼搏,就為了那一絲可能。未來,我也會刻苦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6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扎扎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斗,刻苦鉆研,勇攀高峰。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著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戶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征程上奮進供給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于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斗的標桿和座右銘,鼓舞著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向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系在一齊,并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舍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向在豐富內涵,一齊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奪冠的觀后感150字篇7
2015年9月5日晚上,日本名古屋綜合排球館,2015女排世界杯賽最后一輪在這里激戰正酣,只要戰勝東道主日本女排,中國女排就能獲得本屆世界杯賽的冠軍,第一局中國女排25:17輕松拿下,第二局日本女排25:22扳回一局,在決定比賽走勢的第三局中,中國姑娘們頂住了對手的瘋狂反撲,以25:21將比分再度超出,在第四局的后半段,中國女排以25:22拿下賽點,隨著主攻朱婷的一記重扣得分,中國女排以25:22拿下第四局,以3:1擊敗東道主日本女排,從而以十一戰十勝一負的成績獲得本屆女排世界杯賽的冠軍,并在第一時間拿到明年巴西里約奧運會的入場券,這是時隔十一年之后(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獲得金牌),中國女排再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也是中國女排獲得的第八個世界冠軍。
比賽結束之后,女排全體隊員聚集在場地中央,擁抱在一起,用奪眶而出的淚水和大聲的喊叫宣泄著內心的壓抑和喜悅,主教練郎平也成為當今世界排壇唯一一位以主力隊員和主教練雙重身份都奪得世界冠軍的第一人。在接受央視記者崔佳采訪時,當提到這一年一路走來的艱辛和本屆世界杯十一場比賽的回顧,這位當隊員時有“鐵榔頭”之稱的女強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并一度哽咽,電視機前的我的眼角也閃現出點點的淚光。
是啊!在參加本屆世界杯賽之前,中國女排遇到了太多的坎坷,先是替補接應楊方旭在世界女排大獎賽日本站比賽時意外受傷,無緣國家隊后面的比賽;接著在出征女排世界杯之前,中國女排的主力主攻、隊長惠若琪又因為心臟不適而無緣世界杯,主教練郎平不得不臨陣換將,將年僅20歲的小將張常寧頂替隊長的場上位置,隊長的臨時退出對郎平的心理打擊可謂巨大,獨自一個人站在角落里默默地流淚,她第一次拒絕了央視體育記者的采訪;接著在與韓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的絕對主力、主攻朱婷又在扣球下落時不小心踩到了對方伸過來的腳,崴腳的她又不得不缺席了后面的幾場比賽,好在傷勢不太嚴重,朱婷又接著參加了后面幾場對陣多米尼加、俄羅斯和日本的關鍵比賽,并獲得了本屆世界杯的最有價值球員。
中國女排的水平之所以短期之內迅速提升,和主教練郎平是分不開的。2013年4月,郎平剛剛擔任女排主教練時,中國女排的成績處于低谷,倫敦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0:3被日本橫掃,無緣四強,亞錦賽也不敵泰國,丟掉了亞洲冠軍的寶座。隨著一批老隊員的退役,年輕的隊員跟不上來,有點“青黃不接”,這時候郎平審時度勢,從國外引入了“大國家隊”的理念,將一批年輕隊員招入隊中,跟隨著主力隊員參加國際比賽,并和主力進行輪換。主力和替補的界限漸漸模糊,替補隊員的水平也在比賽中得到了鍛煉,隊伍的板凳厚度也在逐漸增加。而且,郎平把每一個隊員都當做自己的女兒看待,從訓練到比賽,從飲食到生活,無微不至地進行關懷,漸漸地用自身的個人魅力和溫情關懷,將全體隊員的心捏合在了一起,隊伍的凝聚力逐漸增強,戰斗力也逐漸提升,取得好成績也是水到渠成、意料之中。
賽后頒獎時,女排姑娘們把因傷未能參加世界杯的惠若琪、楊方旭和徐云麗的球衣拿在胸前,讓她們和自己一起享受世界冠軍的榮光,這沉甸甸的世界杯冠軍獎杯也有她們的一份功勞,由此可見,中國女排這支冠軍之師有多么的眾志成城,團結如鋼。
“一個好教練帶出一支好隊伍”,同樣,一個好校長也能夠帶出一所好學校,在我們的基礎教育界和學校管理中,更需要像郎平一樣有膽識、有魄力、有溫情、有魅力的人,用自己的學術魅力將全校師生緊緊地團結在自己身邊,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溫暖全體師生的心靈,我們的.學校何愁辦不好,我們的教育何愁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