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
通過寫觀后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寫好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1
不忘初心使命,鑄牢“信念柱”。出生于1997年來自大山的留守兒童侯志慧,在上一屆奧運會中因傷遺憾被隊友替換出局,在經歷了5年的漫長煎熬和等待之后,她在奧運賽場上一舉成功、一戰成名。34歲的兩屆奧運冠軍吳靜鈺,在里約奧運會痛失“三連冠”,是世界跆拳道首位連續參加四屆奧運會的女運動員,和吳靜鈺同期的運動員大多早已退役,她卻依然重回賽場:“這不是犧牲,是夢想。
不怕挫折風雨,守護“同心柱”。“00后組合”張家齊、陳芋汐幫中國跳水隊蟬聯了女子雙人10米臺項目自2000年入奧以來的第6枚金牌;女子10米氣手槍決賽中勇奪銅牌的姜冉馨“熔銅為金”,和龐偉一同摘下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賽金牌。年輕干部講團結、懂團結、會團結。團結精神是共產黨員們代代相傳的紅色血脈,并非是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在揮灑個性的基礎上精誠團結、目標一致,這才是團結的詮釋。
不斷向前邁步,鉚緊“學習柱”。記者問陳夢這次奧運會結束后有什么安排,陳夢只是回答:“繼續訓練吧。”提到中國人,我們會想到什么?謙虛。“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活到老學到老”……謙虛好學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年輕干部深入基層、奮斗新征程的時期,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有越來越重要的時代意義。年輕人要立足實踐提升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強研究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向身邊的老同志學習、向群眾學習,俯下身子、甩開膀子,主動到艱苦地方鍛煉、到基層實踐。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2
“初心不改”方為堅韌。東京奧運會舉重賽場上,一顆“爆炸頭”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來自中國的舉重運動員侯志慧上臺,抓住杠鈴,吸氣,抓舉,挺舉,成功!六次杠鈴的舉起一氣呵成,全部成功,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一枚金牌。殊不知,成功的背后包含多少艱辛。5年前的年奧運會,因傷病被換下的她傷心不已,可“小猴子”沒有放棄,在5年的備戰時間里,憑借頑強且強大的堅韌之心守護著奪冠的初心,5年來每一天堅持訓練終成奧運賽場上最后的王者。青年黨員要學習她的堅韌堅守,樹立起堅持、不放棄的能力,這樣面對工作中的困難挫折,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一往無前”方為堅韌。“00后”小將楊倩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中國代表團拿到了首枚金牌,在比賽的最后角逐中,還處于落后的楊倩展現了超出她年齡的穩定,一槍終結了比賽。這何嘗不是一種堅韌呢!比賽過程中,結果瞬息萬變,穩健的心態至關重要,不少運動員因為心態崩潰而發揮失常甚至放棄比賽,擁有堅持穩健的心態可見一斑。青年黨員干部尤其要學習這種堅持穩健的心態,活泛、創新點多是青年黨員干部的優秀特質,而急躁不踏實也是青年黨員的特質,如何做到踏實穩健,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青年黨員干部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
“奧運”的背后是堅韌。其實在奧運期間,不止中國代表團,還有許許多多的奧運健兒努力拼搏,他們的拼搏精神、堅韌精神令人動容。在女子55公斤舉重決賽,菲律賓老將迪亞茲最后突破自我,刷新了自身最高成績6公斤,賽場上憋紅了臉咬住牙,舉起的不是簡單的杠鈴,而是參加四次奧運的最后的答謝。奧運健兒們的堅韌是非常值得黨員學習和借鑒的,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是一種堅韌,賽場上穩健的心態是一種堅韌,永遠有一顆奧運的心也是一種堅韌。共產黨員作為一支先鋒隊,需要從奧運中學習到堅韌的品格,從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做到堅持堅守,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保持堅韌堅守。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3
沒有哪一次巨大歷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歷史進步為補償的。在這即將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時刻,疫情未能阻擋我們奮進的步伐,我黨以及全國人民、海外同胞在面臨此次新冠疫情時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戰疫的過程,更是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始終把愛國主義銘記于心——青春更應當是奮斗的年紀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由中華兒女的血汗鑄就,無論是怎樣的磨難也無法徹底摧毀我們,這講的不是一種自傲,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傳承。這種傳承體現在了制度上,從古代的皇權至上演變到如今,現代中國的強大制度優勢帶來了高效行動力,政府一聲令下全國人民自覺遵守,政府周密的布局和人民的積極配合,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看似無解的困局。這種傳承更加要體現在下一代身上,如果孩子們的追求不再總是一味追求浮淺的醉生夢死,而是在一次次山河破碎風雨飄零中主動破繭成蝶,扛起社會的責任,用苦難磨礪自己的稚羽,終有一天,不單是吾等少年,整個華夏都將翱翔于青冥之上。
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書寫大寫的人生,時時刻刻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要在這場戰役中學習譜寫“大寫的青春”,讓青春夢想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的中國夢中綻放。大寫的青春里應有大寫的家國情懷,讓青春走出孤芳自賞的小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大寫的青春用讀書積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4
成功至上是當今多數人的信仰,畢竟有句古語講“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可此次奧運會上的人情溫暖,讓我對成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如此盛大的奧運會上,失誤無疑意味著失敗。在800米半決賽中,美國與博茨瓦納選手因失誤互相絆倒對方,但他們沒有生氣,而是彼此攙扶著站起,肩并肩完成了比賽。當他們跨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都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成敗無所謂,情誼為第一。賽場上運動員們的相互鼓勵,展現了大格局。雖敗,猶勝。
女子羽毛球雙打決賽結束后,獲得冠軍的印尼選手跪地痛哭,因為這是她們國家項目首金。獲得亞軍的陳清晨與賈一凡上前與她們擁抱,向她們表示祝賀。為對手的勝利喝彩,向同樣的目標進發。她們值得的,絕不僅僅是一塊獎牌。
除此外,在女子個人鐵人三項比賽中,挪威選手鼓勵比利時選手完成比賽;在女子平衡木決賽中,中國選手管晨辰穩穩落地后,美國選手蘇妮莎·李跳起來為她慶祝;奧恰洛夫在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后仍祝福馬龍決賽好運……這些都是強者的惺惺相惜,他們用行動詮釋了奧運精神。世俗中所謂成功都無法與此時此刻的成功相比擬。
獎牌代表的是技術上的成功,但深層次的道德思想上的成功,卻是世俗難以估量的。反觀學習,追求分數是教學的目的嗎?我們學習難道就是為了成為枯燥死板的刷分機器嗎?顯然不是。學習是為我們的人生奠基,是為民族、社會、國家、世界乃至全人類培育創新向上的人才。把分數看得過重,甚至將其作為衡量學生品質的標準,這種行為與教育的初衷完全是相背而行的。我們不愿成為范進,也不應成為范進。有時候,我們真的需要一點“佛系心態”,去放下一些對世俗成功的執念。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5
“熱愛祖國”說起來很簡單,可是,你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嗎?你長大后能為祖國效力嗎?你能像周恩來總理一樣無私地為祖國付出嗎?
這學期,我們學了不少愛國的課文,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詹天佑。他為了自己的國家不被外國人譏笑,接受了那既危險又艱巨的任務。從中,我們都能體會到詹天佑為國爭光的決心和愛國之情。
知道十月一號為什么是國慶節嗎?那是因為那一天,我們的毛澤東主席率領中國男兒推翻了那壓迫人民的國民黨政府,建立了新中國。
祖國就像是一片海洋,而我們就像是離不開水的魚兒。不過,大海也離不開我們,如果一片海洋一條魚兒都沒,它也應該是暗淡乏味的。
從波濤起伏的大海走來,我是海風中的一只海鷗;從白花花的雪地走來,我是一株迎風飄揚時的臘梅。
每當五紅旗飄然而起的時候,我的心中浮現出革命先烈與侵略者、壓迫者斗爭的畫面,我們佩戴的紅領巾就是象征著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告誡我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同學們,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記,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有勇敢地去保護我們的祖國,我們過上的幸福安穩的生活可來自不易啊!
祖國,永遠是屬于我們中國人民的!我們中國人民也永遠愛著自己的祖國。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6
2022年4月16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是一個讓千千萬萬中國人熱血沸騰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國三位偉大的航天員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轟”返回艙平安著陸,我快要跳出胸口的心逐漸平靜下來。“01,感覺良好!”“02,感覺良好!”“03,感覺良好!”聽到了這幾句話,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高度緊張的大腦放松下來,“呼—”還好還好,沒什么大礙。
看!返回艙像一個大椰子,帶著黃黃的“傷痕”穩穩地立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紅白相間的巨大降落傘落在一旁,已經和返回艙分離了,不時刮來一陣寒風,將它的一角吹起。
過了十幾分鐘,01—翟志剛順利出艙,被醫護人員抬上了鋪著棉被的躺椅上,朝大家揮著手,在一片掌聲中上了醫護車。接著“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帶著對女兒的承諾—一顆星星,面帶微笑出艙了。隨后03—葉光富也出了艙,分別抬上醫護車。新聞中報告著:“2022年4月16日0時44分,神舟十三號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順利分離。而且他們在太空中待了183天。”
回到地球的第一頓飯得好好犒勞一下他們呀。王老師說:“三位航天員回到地球的第一頓飯有:饅頭、小米粥、醋溜土豆絲、醋溜白菜、黃瓜、西瓜等等。”哇,好豐盛呀!
看完視頻,我深受感動,航天員們進入航天員大隊,需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宇航員們讓中國的聲音響徹太空。我也要好好學習,聽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作業。讓夢想與實干齊飛,讓奮斗與榮耀一色,向著更遠的星辰大海出發!
思政大課觀后感范文篇7
2022年4月16日上午9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一個讓全國人民熱血沸騰的時刻,是“神舟十三號”返回母親懷抱的時刻!
快看!“神十三”正在大氣里穿行!重重火焰包圍,紅的,白的,藍的……各種怒火死死包住飛船。失去聯系的返回艙速度更快了……“呼”終于沖出了大氣層,筆直地朝地球“母親”奔去。漸漸地天空閃出一道白光,返回艙沖到我們眼前。
聽!降落傘“砰”的一下長在返回艙頭上,在天空直打轉。“嘩啦……”直升機立即起飛,根據播報的坐標,飛速沖過去,仔細尋找著。“轟”“神13”平穩著陸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四周塵土飛揚,身上沾滿來自太空的專屬涂裝。話筒里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01感覺良好!”瞧!翟志剛率先出艙,跟著大家開心地揮手,披著毯子,躺在架子上,對著話筒,進行“太空總結”。隨后,02——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03——第一次去太空的旅行者,葉光富,依次出艙——“感覺良好”。
“太棒啦!”我從沙發上跳起來,雙手舉高,松了一口氣。
“對啊,我們中國很強大呀!我們看到的是三名航天員,其實小則看到的是航天局,大則看到的是中國14億人民逐空的夢想!”媽媽坐在一旁熱血沸騰地說道。
“就在4月16日上午9時,經過183天太空旅行的”感覺良好”乘組成功回鄉!本次是我國第一次用快速著陸的方法,比“神舟12號”快近20小時,比俄羅斯快8分鐘!”新聞主持人大聲地激動地宣布著。
我覺得自己要再加把油,上課不能走神了,要不,長大怎么為祖國做貢獻?雖然我們的航天技術已經在領跑位了。但,太空很大,而現在的我們,就像宇宙里的小螞蟻,正在努力向高處爬,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足跡會傳到很遠很遠,成為宇宙里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