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追龍》觀后感
《追龍》是由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出品的動作犯罪片,由王晶、關智耀執導,甄子丹領銜主演、劉德華特別演出、鄭則仕、姜皓文、劉浩龍、胡然、徐冬冬等聯合主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追龍》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追龍》觀后感1
如果不是電影再次提及了“南洋”這個地名,我想我也不會記得家鄉也是“南洋”的一部分。百度百科對于“南洋”有兩個解釋,其一是東南亞一帶,其二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稱山東以南的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各省為“南洋”。從電影具體指代來看,“南洋”指的是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的潮州,因為電影中的方言“南洋話”是潮州話。值得一提的是,跛豪的人物原型吳錫豪其實是來自汕頭。
第一次在大銀幕前聽到潮州話,內心無疑是極為激動的。說實話,當甄子丹飚出努力學習的潮州話時,即使稍微有些不自然,我仍是感動得要哭了。這是一種背井離鄉的游子對于母語的正常情感。而當電影對白中出現了一些潮州話中相當方言的方言時,我更是忍不住笑出聲來。我想,在《追龍》之前,不懂粵語的人,能說出那句經典的粵語粗話;在《追龍》之后,不懂潮州話的人,也能說出那句經典的潮州話粗話,為保持文明,我只能透露,意思都和英文里頭某句F開頭的粗話一模一樣。這似乎有些自豪了啊,我猥瑣地笑了笑,畢竟甄子丹重復了那句粗話10+遍,而字幕只打出“去你的”三個字,哈哈哈,我只能自個兒樂樂。我猜,甄子丹可能不知道那句方言很粗俗,無論如何,無傷大雅。
除此之外,方言用詞,還包括,標志性稱呼“膠己人”或者“膠地人”,標志性問候語“吃粥”,標志性祈禱“菩薩保佑”,等等。恕我的輸入法打不出潮州話專用字,只能用漢字意譯。說實話,如同在海外的人聽到漢語一樣,親切感隨之而來。
方言是一方面,老港片的味道是另一方面。
誠然,二十一世紀以來,港片在沒落,即使是老導演,諸如吳宇森、杜琪峰等也未能挽救港片,重回巔峰。還記得小時候愛看的古惑仔系列、香港警匪片和黑幫片,當這些經典成為了年代越來越久遠的經典時,我是有些后怕的,我怕它會消失,或者港片的味道會改變,對于武俠片也有如此的擔憂。
好在去年徐老怪的《三少爺的劍》讓我在武俠片上看到了末日的曙光,而今王晶的新作《追龍》,也相當實在把老港片的味道帶了回來,赤膊紋身手拿菜刀拖把木棍的街頭混混,幫派之間的街頭罵戰再到混戰,香港的防暴警察那一身熟悉的淺綠色警服和短褲,非常接地氣非常民間的香港老街還有包租公包租婆以及擁擠得不行的包租樓包租房,日常食物菠蘿包、日常飲料珍珠奶茶以及日常交通工具輪渡,香港老巴士老牌小汽車,廉政公署,穿旗袍抽大煙的女人,等等。不得不提的是,一大票香港老演員,除了男一男二,還有肥貓、湯鎮業、黃日華,姜皓文,等等,真是記憶滿滿。王晶拍了三十多年電影,《追龍》估計可以進入個人前十。
對于近似于雙男主角沒有女主角的架構,我是滿意的。當然,甄子丹是絕對男一號,劉德華比所謂的男二號戲份更多些。電影讓我不得不想起了同樣是一群兄弟從底層做起在黑社會拼搏最終死剩一兩個的《美國往事》,沒有想起《教父》只是因為我不太熟悉。當然,喜劇色彩還是存在的,畢竟這部黑幫片的導演是王晶。對于王晶使用快速切換場景在幾分鐘之內講述一段時間跨度比較長的做法,我是很贊同的,如此一來,氣氛就上揚了。對于通篇的配樂,我也很服氣,該升則升,該降則降,恰到好處。對于攝影,有一個場景估計其他人也忘不了的,阿梅牽著兒子的手,在河道里不省人事地漂浮著,一股悲劇的色彩瞬時躍然。我很感激,王晶在任何煽情的地方不過度煽情,該斷則斷,點到為止,而在不需要煽情的地方一筆帶過,干凈利落,使得盡管片長128分鐘在國慶檔似乎很不討好觀眾,卻全程無尿點,觀眾停不下來。
黑幫片自有黑幫的情義所在,這情,情深似海,這義,義薄云天。跛豪與雷洛從最初的賞識,到救命之恩,到攜手合作稱霸香港黑白通吃,再到互相猜忌安插眼線,而最終危險時刻又互相搭救彼此,不分你我。這種情誼真乃親兄弟。而此番黑幫故事,并沒有正派人物,跛豪是擺上臺面的反派,雷諾是潛伏在正道的反派,暗中勾結,互相扶持,從而統領黑白二道。而對于結局,跛豪與雷洛的發展路線都極其尊重人物原型的命運,一個癌癥晚期特赦提前出獄卻迅速惡化死去,一個在異國他鄉逃避追捕呆了幾十年病逝。最后的最后那一通從加拿大打回香港的電話,那幾句看似寒暄的客套話,其實才叫真情誼,真兄弟。而跛豪回過頭時,曾經死去的兄弟和妻兒的幻象又出現在眼前,也是傷感到不行,一句重復的臺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雖說有些強行雞湯,但對于這個故事,也頗有道理。
對于黑幫道義,還有一個細節,很想列舉。小時候被跛豪救下并送去泰國訓練的阿花,之后改名玫瑰,回香港幫跛豪做事,最后在槍戰中被打中,趴在地上對著跛豪給予了一個感激的微笑之后,爬起來繼續開槍抵抗時,畫面切換成了年幼的阿花在開槍,被射殺。小女孩的堅強與道義,不得不說,這幾秒足以撼動人心。
綜上,好久沒看到這樣的黑幫片了,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剪輯得不留出戲的余地,幾乎不打愛情牌,幾乎不穿插煽情戲,有的只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兄弟情,不分你我,惺惺相惜。正式上映之后值得再看一遍!
電影《追龍》觀后感2
“追龍”在香港俚語里即--,影片說的就是一個腐敗的警察與一個毒販的故事,按理說在這種國慶佳節里,上映這種片子實屬不妥,且從開頭來看,這種片子過審幾率應該不大,那么王晶是怎么搞出這么一部片子過審了還在國慶上映呢?其實這還是和王晶這個人有關,他是什么人?按他自己的話說,他并不是一個導演,他是一個商人,而片中也無不在透露著商人的精明,在下文中會談到我為什么會這么說。不過話又說回來,雖說影片還是有著屬于王晶的商業氣息,以及一些不足,但這電影對比近些年來王晶的作品來說確實是難得的佳片。
王晶商人的本質在敘事上有著很明顯的體現,他知道他電影的受眾想看什么。與王晶近些年來的電影相比,《追龍》的敘事節奏更加有坡度,抑揚頓挫非常到位,不像諸如《澳門風云3》這種賀歲片,節奏一直處于上揚狀態。其實這和影片本身所涉及的題材也有著很大的關系,加之要訂檔國慶,如果節奏沒把控好,可就不僅僅是口碑差了。在觀影過程中我就會在想,我接下來想看到什么,然后基本上就能看到什么,而每當電影落到低谷,我就會在想怎么出來會讓我有“快感”,結果基本上猜對,整部電影看得都非常爽。不過電影整體的敘事還是有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整體節奏沒有把控好,本身影片的節奏跨度非常大,而王晶似乎并沒有掌握好怎么去過渡,這也導致在看完整部影片過后會有一種錯愕感,這故事發展得太快了吧?且雖然影片有抑揚頓挫了,但高潮也是太多了。這部片子作為商業片還是不錯的,王晶本身拍的也就是商業片。
兩個主角都是壞人,這玩意兒都能過審?還敢定檔國慶?雖然主角都是壞人,但其實都在宣揚著正能量,且還有著更壞的人在襯托著。影片主要講了毒梟伍世豪與探長雷洛的故事,而在整個電影中故事的側重點又在于雷洛對武世豪的兄弟情與武世豪對命運、對英國人、對其他打壓他的人的反抗上,并沒有展現太多他們做壞事的鏡頭,所以雖說兩個主角本質上都是壞人,但在塑造的過程中王晶還是把他們當成了兩個好人來描繪。所以這也使得整部片子雖然題材等都偏陰暗,但看著還是有種撥開云霧見光明的感覺。
說到人物,其實我最想提的還是演員,一如既往,王晶這次電影請來的演員還是香港全明星陣容,全都是有著豐富從業經歷的演員。王晶之前的片子口碑都不怎么樣,我個人覺得其實和演員也有很大的關系,本身都是老戲骨,結果片子全程節奏無明顯變化、劇情也沒什么跌宕起伏,導致很多演員根本沒有展現演技的機會,讓觀眾看著也是心里有落差。而《追龍》就不一樣了,在上文談到敘事時就說過,這是一部抑揚頓挫把握的非常好的電影,加之電影中人物都是有著非常豐富遭遇以及多個面的人,這就非常需要演員的演技了,可以說演員的演技是這部片子很大的一個加分點,甄子丹等人可以說把一個人物的幾面都展現的淋漓盡致。
說了那么多,接下來就該聊聊開頭說王晶作為商人的精明了,為什么這部片子過審了,且還定檔國慶呢,這可不僅僅是整體正能量了,還涉及到一些細節。首先是片中有一個顯得多余的人物—阿正,對于整個電影的劇情他都沒有作用,但居然戲份不少,按理說不應該那么突兀存在這么個人物啊,其實仔細觀察阿正你就會發現,這個人物就是在強行宣揚正能量,塑造出一個好的公務人員的樣子,而這人物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我想大概就是為了過審吧。其次在片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對英國人進行描繪時,都是在極力丑化,比如“十個鬼佬九個貪”,再比如英國人在片子里一直都趾高氣揚惹人恨,這些無外乎都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以及迎合國慶,但這也注定這部片子在國外難取得國內那么好的成績,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片子王晶本來就是拍給國人看的。
說到細節,我個人覺得這電影在拍攝方面有些地方做的是真的特別好,我想這大概是托了另外一位導演關智耀的福,畢竟攝影出身。整部片子讓我最有感觸的就是亨特與跛豪弟弟的那場對手戲,那個鏡頭無論是從角度、光影來說都是非常棒,加之演員的演技以及當時的氣氛與角色的狀態,仿佛就能透過屏幕聞到那股尿騷味,一個2D能做到如此地步,實在是讓人佩服。說到這里我又想起王晶在敘事方面的用心,配合關智耀把低谷的極致體現,反轉起來真的是讓人大呼過癮。
按慣例,寫影評還應該分析一下電影的主題,不過《追龍》確實是沒什么太多深度,無外乎展現出可恨之人的可憐之處,然后再宣揚一下正能量,說實在的,我們還是把《追龍》當做一個誠意滿滿的商業片比較好。
電影《追龍》觀后感3
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追龍》香港電影雖然較以前的快餐式拍攝要少了很多,但每年還是會有幾部出現在大銀幕上,只是那種原汁原味的港片卻越來越少,那種哥哥的警匪廝殺,小馬哥的快意恩仇,成龍的詼諧動作,都留存在了淘汰的錄像帶里。
雖然許多導演到國外發展,追求特效,給傳統港片灌輸著新鮮的血液,但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有港味的種子在深深地扎根。一向以爛片聞名的王晶導演,終于認真了一回,拍出了《追龍》如此佳作。
民族情結:
那個英國殖民的年代,黑白兩道逐利廝殺,街頭械斗全是家常便飯,但即使鬧出人命,大家心里也都有一道隱形的門坎不敢跨過,就是統治著自己家鄉的英國人。比如亨利探長,每個人都懼怕他,巴結他,躲避他,唯恐那代表“正義”的警棍會砸在自己頭上。第一個敢于動手的是雷洛,在亨利橫行霸道的時候,雷洛勇敢地制止了他,但結果卻被上司連打帶罵趕出了宴會;接下來就是阿豪,來自外地的阿豪,沒有本地人如見瘟神般的懼怕,在逃亡之際還把亨利揍了一頓,當然結果也是遭到了報復。
王晶在傳統黑幫片的基礎上加入了民族感情,這種感情在影片一開始就被引發,但是后面卻并沒有詳細展開,只是蜻蜓點水一般偶爾展示一下,直到片尾處才將矛盾徹底激化,兄弟情義,朋友相惜,全部在結尾的槍戰戲中得到了升華。
兄弟情義:
傳統港片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兄弟情,《英雄本色》中最可見這斑,而本片也是如此。
阿豪和一幫兄弟從老家到香港打工,初衷只是為了謀一份營生,卻在江湖之中越發的不由自主。雖然刀頭舔血的日子帶來了欲望的滿足,但相應的風險也終于在泰國之行中失去了小威,然后是弟弟--被亨利打成了重傷,阿豪在為弟弟雪恨的過程中,也失去其余的兄弟。片尾處,阿豪刑滿出獄,感慨中,一眾兄弟再次出現在眼前,那里沒有血拼與華麗,只有最淳樸的氣息和最純真的笑容。
而雷洛的助手豬油仔雖然只是名公職人員,他對雷洛的忠心卻絲毫不遜于那些歃血結義的道上情義,從一出場就為雷洛鞍前馬后,任勞任怨,到最終替上司擋了子彈,臨死之際還不忘說出“洛哥,給我留個位置,下輩子我還要跟你”的話,現在想來,似乎有偏真實,但那個年代,沒有虛擬的網絡甚囂塵上,真實的情感是不是就厚重到腳踏實地了呢。
雷洛發現了阿豪的能打,于是借用阿豪的拳腳為自己夯實管理黑道的規則,表面上他是一名警官,實質上卻是很多犯罪的操縱者,他為罪惡分門別類,規章訂制,他從整個香港的黑色交易中巧取強奪。但他對阿豪很好,阿豪也用心幫助雷洛成就大業,甚至用一條腿救了雷洛的一條命,當然這種兄弟關系最薄弱之處就是英國人。雷洛知道,在香港再怎樣無法無天,也不能動英國人,否則就會失去一切,這種感覺就像冰層上的裂縫,一步走錯,千里潰散。
雷洛和阿豪的關系也像那道裂縫一樣漸漸顯露,并終于在阿豪弟弟那件事上徹底崩塌,本以為兩人最后會反目相殺,但民族情結面前,兩人又像當初一樣站到了一起。
本片中有很多熟面孔,像湯鎮業,黃日華,曾江等人,他們都是港片發展的經歷者,他們有的人戲份不多,但每一顰一笑,都散發著記憶的光芒,從小看著他們的影片長大,有種情感,除了港片這個名字,再沒有什么可以詮釋了。
電影《追龍》觀后感4
對于本片,真正影響觀眾預期的首先應該是“導演王晶”這幾個字,畢竟這是一位沉浸在各種爛片里多年并且沒有一點好轉跡象的導演,在觀眾那里,早就被定了性。可這一次,認真起來的王晶卻意外的靠譜。究其原因,還是這個題材的分量,這里飽含著王晶的野心和情懷,使他傾其所有,難得的一本正經。
這個題材是兩個人的傳記,90年代有他們單獨的個人傳記:《跛豪》和《雷洛傳》。二十多年以后,兩個人的故事合并在一部電影里,故事所追憶的是同一段往昔,那是一代人記憶中的“香港往事”,王晶親眼見證了這個故事的結尾。所以他以電影來追憶和緬懷,這本身就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我從中感受到的是一種久違了的香港電影的味道,這無疑是送給老港片影迷們的禮物。老港臉,老港片,到處都是情懷。幾乎每出場一個人就是熟面孔,就不一一列舉了。繼《毒。誡》之后,又一次看到九龍城寨,或者他們用的根本就是同一個場景。
由于涉及的是真實人物,從《跛豪》和《雷洛傳》起,對人物都使用了稍作修改的名字。到了《追龍》,人物的名字又有所調整。時間長了,世人或許真的不會記得這兩位本來的名字了:吳錫豪和呂樂。這一點像極了江湖傳說這種東西,傳來傳去,不斷修整、夸張,留下的是一個個生動精彩的故事。真實是什么樣子的,反而一點也不重要了。現在再拍他們的故事跟之前不一樣了,因為這是兩個已經離開了的人(吳錫豪于1991年病逝,呂樂于2010年病逝),所謂的蓋棺定論。
影片的前半段寫實,后半段演繹,最終真實的結局上演。這里所謂的“寫實”僅僅是指拍攝的風格,并不是跟現實一樣。比如,《雷洛傳》里呂樂本人最不屑的是對顏童這個人物的設計(指其與真實情況出入太大),但為劇情需要,《追龍》里還是沿襲了這一設計。其實,但凡是被講述出來的故事,無論它的基礎有多么的真實,在它被講述的過程中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偏離真實,甚至完全進入虛構。被不斷講述的過程,或許就是不斷偏離的過程,直到面目全非,留下的只能是一個傳說。
影片里最顛覆的還得是甄子丹,不開打的時候也能撐住場面,輔以各種肢體語言,演得十分過癮。比起中國夢宣傳片里那句蹩腳普通話版讓人笑場的“雄關漫道真如鐵”,還是說起粵語和潮州話的甄子丹聽著舒服。至于另一位主角劉德華,只能說從《雷洛傳》到《追龍》,快三十年了,劉德華的表演還是很劉德華(這里作中性形容詞)。曾江也出現在電影中,兩代雷洛齊聚一堂。
《追龍》這種黑幫往事想在大陸順利上映還是要費一番功夫的,加(改)字幕改情節(比如把潮州改成南洋)這些常規手段不談,有一樣藏得較深。那就是王晶企圖用反殖民主義搭上了愛國主義的橋(參照《葉問2》),對照現實里的思潮,自然而然占領了意識形態高地,一切就變得容易多了。
某種意義上講,《追龍》才是古惑仔故事的真正完結。讓看著香港黑幫電影長大的人們,在更長的時間維度里,再看看真正的結局:萬般帶不走,唯有孽隨身。
不必說,粵語版才是這部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電影《追龍》觀后感5
電影講述了香港現代史上兩大著名狠角色大毒梟跛豪(甄子丹飾)、五億探長雷洛(劉德華飾)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背景設置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純正的港片,里面講的都是香港話。
故事最后以主旋律的基調收攏,但是中間的過程確實被爽到了。它的亮點,幾乎很少能在大陸電影中看到。
影片兩大男主,一個是黑道老大、一個是白道老大。一個賣白粉賣成富翁,一個收“保護費”也成了億萬富翁。也因此,片中幾乎沒有一個好人,只有一個很中二的“絕對正義”的配角。除此之外,其他人全部散發著人性最真的惡與貪。
黑幫有恩義情仇,也有彼此的背叛,一些配角的劣跡甚至會讓人“翻江倒海”。所以,這部片子,牛掰。
只要你熬過略微套路、沉悶和直男癌發作的第一幕,你會被故事吸引進去。相信我,女性觀眾也會很喜歡這部純正港味的黑幫片。
還有一個亮點,也是大陸電影看不到的,就是各種酷刑的細節。非常不推薦13歲以下兒童觀看。
“正能量”的電影看得太多,看到《追龍》,原來還可以有這么折磨人的酷刑。這些酷刑對影片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有必要,必須通過這些慘無人道的行徑,才能控訴黑幫的惡。
同時,《追龍》也不是一部只靠賣弄噱頭的片子,影片的故事和節奏都處理得非常好。所有人物的命運都在最后一幕才有交代。
《追龍》不僅故事好,演員的表演也極好。甄子丹貢獻了《葉問》系列后最好的一次演出。之前我對甄子丹頗有成見,一直覺得他只能打。看了《追龍》,對他大有改觀,不得不佩服他在角色的演繹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片子有打戲,但占比中等,文戲占比更大,我們可以看到甄子丹在文戲上的突破。
它確實是一部劇情曲折,節奏流暢,服化道還原度極高、同時拍的很用心的好電影。我敢打包票,只要你去看了,一定不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