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
觀看《悟空傳》,一種由心而發的壓抑感如潮水般涌入腦海,促使我不得不把心中所想所得幻化成筆墨,挑動身體中的每條神經,每個細胞。小編整理了悟空傳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1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與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在這里彰顯出無助與無奈,就像今何在所言,“我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游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么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盡量走的精彩一些,走的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臺,我們都是舞者,有時會夢想著具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隨心所欲,但是《悟空傳》讓我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的迷茫與困惑。
理想與宿命、愛情與自由,一直是《悟空傳》探討的主題,唐僧師徒四人面對早已注定的命運,終究踏上了西游的道路。孫悟空、豬八戒雖然神通廣大,但在命運面前,不過是軟弱無力的小人物。
何為真何為假?人的好壞由誰衡量?玉帝、神仙,神仙說你是仙,你就是仙;神仙說你是妖,你就是妖。何為妖怪?妖怪只有兩種:一種是當年跟孫悟空一起反抗天庭的兄弟,孫悟空必須把它們都干掉,方能成佛;另一種是神仙安排九九八十一難,度過方能成佛。
為了達到目的,人必須去做取舍、選擇,就像悟空,你在逍遙自在,一怒勾銷生死薄,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你也難逃如來手掌心,你必須殺掉自己以前的兄弟,才能去掉緊箍咒,立地成佛,位列仙班。由此及人,不難想象,會七十二變的孫行者都難逃命運安排,何況你我?我們雖是獨立的個體,但誰不是單位領導的棋子,在棋盤上由他人擺布。
記得愛比克泰德在《生活的藝術》中寫道,要得到快樂與自由就要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是我們能控制的,有些事則不能。只有正視這一基本規律,并學會區分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才能保持身內心境平和,身外卓有成效。
今何在說西游記是場悲劇,那么人生呢?在西行的路上是悲是喜?五百年太長,我們只有短短幾十年,是精彩是平庸,是歡喜是悲傷,全看自己,把握現在,在能掌控的空間實現自我,好似五百年的悲與喜……
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2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時空交錯,五百年愛恨情仇,五百年悲喜交加,原本似乎氣勢磅礴的取經大戲,在這本書里卻顯得無助與無奈。《悟空傳》作者今何在在序言中寫道:“我心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每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西游路,我們都在往西走,到了西天,大家就虛無了,就同歸來路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個歸宿,你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回頭,那怎么辦?你只有在這條路上,盡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頭挺胸一些,多經歷一些,多想一些,去做你想做的事……”人生就是舞臺,我們都是舞者。看《西游記》時,時常會夢想著擁有孫大圣的七十二變,能夠隨心所欲,順心而為,但是《悟空傳》讓我看到了嶄新的孫悟空,看到了唐僧師徒四人的迷茫與困惑: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癡情,沙僧的奴性……
通讀《悟空傳》,最令我難忘的卻是那句唐僧的話。還記得唐僧對師傅說:“我要學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什么,唐僧說:“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然而,在命運面前,縱然有千般抱負,也毫無用途。他看見了佛祖與觀音笑著欺騙著世人,笑看他幡然醒悟卻垂死掙扎,他想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卻渡不了眾生,更渡不了自己。
讀完全書,讀出了一個道理:為了達到目的,人必須去取舍,選擇。就像這出悲劇中的主角——孫悟空,縱然逍遙自在,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也難逃如來手掌心,必須殺掉曾經一起奮斗的兄弟,才能去掉緊箍,位列仙班。何等悲哀!然而他做了一件事,一件如來也沒能想到的事——殺了兄弟,殺了愛人,竟然不愿在天庭做仙,戰斗到死。或許他并不遺憾,活了那么久,只為跳出命運,終究是成功了。但這一人的成功,沾滿了多少的血與淚?如果他當年不愿成仙,安心在花果山當一個小猴,無欲無求,結局還會是這樣嗎?
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3
今天逛當當網的時候,看到推出了完美記念版的《悟空傳》,這本曾讓我淚流滿面的書,似乎也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看都會流淚的書。直到現在還是不能忘卻初遇這本書時所帶給我的震撼,黃色的封面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眺望著遠方,上面寫著: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故事源自《西游記》,卻講述了一個和西游記全然不同的故事,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很美,很傷人。比如: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著,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著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著我在一個簡單而又復雜的世界,那里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獨,因為我是一個人。比如:一切都會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記憶。而記憶是實在還是虛幻?它摸不著看不到,但它卻又是那樣沉重的銘刻在心。
讓我感動的句子實在太多,這是一本讓我無法簡單的寫出讀后感的書,奇巧的文字,精巧的構思,夢幻般的詩意,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后,郁結著淡淡的憂傷和一種無以言說的蒼涼。關于理想,關于希望,關于堅持,關于狂妄。
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4
悟空傳》里挑戰著那些所謂的“正道”,要證明世人我命由己不由天,但終究還是個悲劇,世上的事終不是一腔熱血就能扭轉的。重要的是,自知身處黑暗中,卻該選擇怎樣活下去,斗下去。
界限就是這個世界你所不能到達的地方,你不應到達的地方,你一輩子也不會到達的地方,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界限也許就在你身邊,可你卻以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金蟬子當年為了真義,為了證明世上所公認的至高無上法理的虛假,為了證明天地間沒有神,沒有力量能控制萬物的命運,用一身修行與如來賭勝,賭這世上人,可跳出如來的掌心,跳出界限。但少數人的真義并不就是力量,世事歷來如是,或者說也許金蟬子執著的可能未必是真義,金蟬子終還是敗了,散了千年的道行,重墜輪回,在凡生繼續尋著他那重要的東西。
悟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真假美猴王那一部分,火星落在悟空的肩上和戰敗者的身上,悟空在懷疑到底死的是自己還是妖猴的時候,摸了摸頭上的金箍還在,然后長舒一口氣。何時起,這根金箍卻成了證明他是孫悟空的唯一標志,當年那個高喊“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卻也已不在,也許,死的那個,才是真悟空吧。
佛曰欲海無邊,佛曰人生八苦,佛曰凈心守志,佛曰苦海無涯……
我說我仍愿是蒼生紅塵里的石子,可全可碎,但,我命由我不由天。
佛曰蒼生難渡。
悟空傳電影觀后感作文5
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么而苦,為什么而喜呢?
它是一只倔強到可愛的猴子,寧愿死,也不愿輸。面對玉帝,面對如來,面對諸神列佛,面對夜叉鬼怪,亦如此。即使五百年的時光讓他遺忘了許多往事,他仍會記得那片天穹之中,有紫色的晚霞靜靜凝視著他,許多人以為他不懂得愛,其實是他不懂得如何去愛。
他活在一個簡單而又復雜的世界中,他是這天地最純真的一滴眼淚,幻化成石猴,孤獨的面對這個世界。許多人都在看著他,算計著他,神與妖,佛與魔,愛與恨,嗔與念。太多漫長的時光中,只有一望無際的大海陪伴著他,他以為世界就是如此,時而波濤洶涌,時而風平浪靜。褐色的瞳仁中,有著近乎大自然初生般的天真無邪。那一眼,就是整個世界。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因為失去而憂傷,為什么為了時光短暫而憂慮。我要去找到那力量,讓所有的生命都超越界限,讓所有的花同時在大地上開放。讓想飛的就能自由飛翔,讓所有人和他們喜歡的永遠地在一起。
只是他錯了,這世界太多太多的事物不是善與惡就能概括的。名利,仕途,尊嚴,權威,顏面,愛情,仰慕,嫉妒……正如唐僧所說,世界上有一種人是天生孤獨的流浪者,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尋找自己的意義,只是這世上沒有什么能永遠不失去,所以他們花費了一生,去尋找正在失去的現在。
最后的他終于明白,他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圣,只有一只小猴子,一只想做天地間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普普通通的猴子。只是這為一點愿望,也成了奢望。
可是,在面對天空的酷刑時他沒有屈服,在面對如來的詭計時他沒有認命,他帶著高傲的尊嚴與不甘的欲望以睥睨蒼生的姿態回到了這個世界,“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他如是說。
最終他選擇了高傲的死去,讓如來的'計劃落空,他帶著笑容,和紫霞一同奔向了遠方。小妖還記得他縱橫天地時的英姿,———等到那一剎那,黑暗的天空突然被一道巨大的閃電劃開。孫悟空一躍而起,將金箍棒直指向蒼穹“來吧”!那一刻被電光照亮的他的身姿,千萬年后仍凝固在傳說之中。小妖留下了眼淚,為一個不可能的世界而流,為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而流。
何為悟空?一悟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