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5篇
《大國崛起》,正是從這兩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資料,它對我們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要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使得我們的道路走得更順一點。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1
《大國崛起》的最后一集是試圖破壞“大國之謎”的“大道行思”作為結語,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必須在世界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顯,經濟脆弱的國家,不可能成為大國。”“國家強大必須經濟發達,經濟穩定,特別是民眾與領導者之間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一定的軍事實力,一定的內部凝聚力。”“一個國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創新。”“我們可以說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說國民教育水平很好,這非常重要。”這些都是中外學者的看法,當然,編者自己也有看法,那就是“體制創新”。
紀錄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運用電腦特技復原了大量重要的歷史畫面,這些畫面并不只是為了運用一種新技術到紀錄片中而使用的,而是因為運用3D技術復原的重要歷史畫面可以相當于一種解說詞,這些畫面本身可以代表一種語言,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繁瑣的敘述,讓觀眾一看就能明了。
以上那一句話不對呢?從經濟到政治到教育到文化體制,方方面面都包括了,句句可以是經典,句句也可以是廢話,誰不知道樹立一個國家要從這些方面做起?花那么多的錢,跑那么遠的路,就是要讓各位專家說這些開水般的白話么?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2
紀錄片的第四集《工業先聲》主要講了英國工業革命的產生。穩定的政治局面使得人們追求財富。海外擴張和殖民貿易帶動商品需求,手工工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促使人們開始了發明和創造。近代科學發展,瓦特改進蒸汽機。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還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
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作為思想發動機,指出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后更加推動了英國工業的發展,使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國,19世紀中后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國的負擔,而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從英國的發展可以看出,穩定的社會局面是發展的基礎,而科學技術的發展更為英國帶來了比之前生產總和都要多的生產力。自由經濟的市場規律是可以帶給人們財富和利潤的,但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視的。
《激情歲月》主要講述了法國崛起的過程。從崇尚君權神授的路易十四,到征戰一生的拿破侖,再到領導法蘭西民族走向復興的戴高樂。在整個復興的歷程中,無不體現出國家的需求同歷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正是由于路易十四的專制,民眾生活得不到滿足,才爆發了革命;當人民擁有了權力和自由后,擴張的思想逐步深種,拿破侖順應時代的潮流,開始了無休止的征戰,也正是由于征服和壓迫,歐洲其他列國開始反抗,終致拿破侖死在了馬背上;到了戴高樂領導的時期,他帶領法國民眾實現了反法西斯勝利,為法國的復興鋪墊了道路,將國家發展同民眾意志結合,實現民族崛起。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國家和民眾的需求是不同的,但其本質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那就是國家的發展方向與普通大眾的生活需要是一致的。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崛起。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3
英國是在17世紀中期以后崛起,是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曾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工廠”,但如今光輝已不再。
資產階級革命與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資產階級革命即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1649年5月成立共和國,1689年確立君主立憲制,使得議會權力高于王權(即君主權利受到限制,它作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就像《至暗時刻》里面君主所扮演的無實權的角色)。
17世紀,英國開始對外圈地、殖民擴張,在世界范圍內與德、法、荷蘭、西班牙爭奪霸權,其中與法國進行了7年的戰爭,最后法國把加拿大白白讓給了英國(加拿大一些地方說法語)英國成為主要的殖民帝國。
工業革命鑄輝煌: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廠意識到,憑體力勞動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工廠手工業急需變革,隨著瓦特改良蒸汽機,整個社會逐漸從手工工廠進入機器大生產時代,英國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
1761年建立了第一條運河,極大地提高了煤、鐵運輸的效率;1804年發明火車頭,修建了大量鐵路;1848年著名工程師詹姆斯發明蒸汽錘(主要機器生產用的武器都發明出來了),1878年發明新的煉鋼工藝,1888年發明船用蒸汽機(船體開始用鋼板和鐵板)等,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促進社會變革,英國產品數量和運輸效率幾倍增長,1858年煤產量是全世界60.2%,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對外殖民擴張加速:
工業革命后,英國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變化,他們利用武器打開了許多國家的大門。1840進攻中國發動鴉片戰爭,占領中國香港;進攻非洲埃及、新加坡等國家,當時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隕落:
一戰期間,英國、法國、俄國(三國協約)與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同盟國)發起戰爭,雖然德國同盟國失敗,但英國損失慘重,期間靠與美國簽訂租借條約支撐與德國作戰。為了還債,戰后龐大的債務讓英國逐漸成為二流國家。并且,內部工人和資產階級矛盾日益加重,英國貴族一味地壓迫礦工,礦工試圖通過罷工爭取權利,但以失敗告終。
二戰期間,英國首相張伯倫實行綏靖政策,縱容德國侵略,丘吉爾上臺后要求英國積極應戰,組織英國30萬軍隊在法國的敦刻爾克成功撤退,為英國保存了一部分軍事實力,最終,與美國、法國、中國等國共同擊敗德了德意日法西斯。
一戰和二戰雖然英國都打贏,但是耗費太大,加上二戰后,大多數殖民地都已經獲得了獨立,英國已經喪失了在歐洲的領導地位。
二戰后,英國和美國維持特殊關系,它想要依靠美國支撐其在歐洲的地位,無論美國做什么都盡量同意。加入歐盟后,因利益和權力問題,和德國、法國存在著諸多矛盾。英國在歐盟既無法占據領導地位,又需要承擔移民壓力,所以英國試圖脫歐。
因為脫歐可以緩解移民壓力,有更多自主權利,但是英國如果脫離歐盟,由于之前主要是與歐洲國家進行貿易,脫歐后對于經濟會有很大的影響,需要與許多國家重新制定貿易規則,需要重新選擇貿易市場,也享受不到歐盟之間的優惠政策,脫歐成本較高,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壓力經營壓力很大,據預測,英國脫歐GDP將會下降7%。
最新進展:2018年3月19日,英國與歐盟就2019年3月英國脫歐后為期兩年的過渡期條款達成廣泛協議,目前已經進入正式脫歐前的緩沖期。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4
我們觀看了長達12集的《大國崛起》,分別講述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俄羅斯、德國、日本和美國這些國家為何能成為大國。
主要都是因為他們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原因也是各種各樣。首先,國家不是分裂的,民族平等獨立,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科技工業經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國土面積可以不大,但必須要有一個足以領先世界的方面,并擴大優勢,提高其它。后發國家為了追上老牌國家,積極革命,改革社會,學習別人的先進科技知識,明確目標,用幾十年趕超別人百年!
原因各種各樣,科技創新,社會改革,人文精神,順應時代,答案很多。
今天,在這個時代要擁有最核心的競爭力,那就是科技創新。
將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無疑是國家的一次巨大進步。
這就需要我們的努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提醒我們要自強不息。
重視教育,從未聽說過搞教育搞窮的國家。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每年都培養出非常多的人才,為美國科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我們這一代做起,認真學習,報效祖國,讓自己的國家也成為一個大國!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5
前幾日聽了先生《中國社經大勢與商業大未來》的課程,并進行了課后梳理、總結、反思。然后這兩日又回頭去看了央視曾經熱播的紀錄大片《大國崛起》,本片也是和君知識結構中推薦的影視劇。整個影視劇看完之后,頗受啟發!
本片對15世紀以來,人類開始全球化貿易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人類從封閉的區域、蒙昧的中世紀、專制的封建時代,走向新生的文明、相互依賴的商業貿易、整體的聯結以來,相繼在世界范圍內崛起的九個大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的興盛衰落進行了展示,從歷史地理的、商業貿易的、經濟文明的、制度變遷的、思想文化的、戰爭和平思考的等多個層次給予觀眾一個脈絡清晰的認知,使觀眾對于世界整體形勢的認知與格局變遷有很好的幫助,是一部很好的片子。
本片基于歷史事實進行展示,片中采訪了諸多名人,有《大國的興衰》一書的作者保羅?甘乃迪,還有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學家、世界知名大學教授、國家政要,不僅清晰展示歷史事實,而且以一種歷史、民族、國家、文化、思想的深度,肩負人類發展使命的高度、關注并思考未來的眼光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