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優秀的作文2021
我們只有維護人們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這是千千萬萬個戰士心中永記的話,有了這句話,才有那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裝革命,包圍中華。一團烈火,燃燒著中華大地,燃燒著我的心。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1
鮮血承載著一份職責和勇氣,淚水蘊藏著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對生存的期望。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以前”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一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層漣漪。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斗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局思考,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后,除谷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并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里哦按正名,谷子地張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向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后卻屹立著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著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部隊撤退的寶貴時間。當連中有人提出自己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谷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己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因為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著良心講話,盡管他明白如果他說他聽到了谷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13人,最后圓滿完成任務只留下連長一個人。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期望,可它并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后。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于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明白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彌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里,有父母校園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么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么任務的話,那么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谷子地介紹自己是總是說這么一句。在他心目中,群眾是最重要的,先是群眾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群眾,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于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劃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群眾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么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谷子地的不懈努力,最后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后,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梁最后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凄婉。
這天,我也聽見那最后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就應永久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凄涼的集結號卻永久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2
我對歷史研究的很少,這篇拙文也僅僅是觀看電視劇的心得,無關政治,無關歷史,錯誤難免,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導。
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央視4套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包括一些雜牌亂編的),如井岡山、革命搖籃、長征、解放、東方等等……我平時是不看電視劇的,為避免家庭矛盾,買了兩個機頂盒,互不干涉,沒有我喜歡的,就看央視九、十頻道,除了換臺偶爾看幾眼其它節目,寧肯關閉電視也不看那些不喜歡的東西,有點另類。
我本來就特別崇拜毛澤東,盡管有些演員選的太差勁,我還是一如既往,百看不厭;這個獨特的愛好,苦于上班雜事多,從來沒有完整地看一遍。這次新冠疫情戰役宅家期間,時間有的是,幾乎一集不落,總算如愿。
在看《井岡山》和《革命搖籃》的時候,也不知電視劇亂編還是過去的我孤陋寡聞,大大顛覆了我的認知。過去只知道井岡山的紅軍,朱德與毛澤東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一點也不知道這兩位紅軍的締造者會有那么多的矛盾沖突,多次拍桌子瞪眼,火藥味十足!也許編導為了增加電視劇的趣味,故意加料,還是歷史就是如此,反正我看著有點過了。
以前我一直認為井岡山朱德與毛澤東兩大紅軍主力會師后雖有波折,但是還能逐漸壯大,最后發展到十萬規模;絕對沒想到井岡山在中央特派員的高壓指導下,紅軍的內耗斗爭會如此殘酷;毫不夸張地說,有時候甚至起到了國民黨的圍剿大軍都起不到的作用,幾次差點扼殺了這支星火燎原的隊伍。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假設。遠在上海的黨中央不了解情況,一味地要求毛澤東放棄井岡山,去攻打大城市,按當時的軍事實力與國民黨的巨大差別可能嗎?如果真是這樣,丟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那么在白色恐怖的危急時刻,黨中央怎能上山尋求這支隊伍的保護?
上山后,由于不太成熟的黨中央過分迷信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專家李德”的瞎指揮,才有了第五次反圍剿遭到失敗,最后被迫長征的無奈結果。
毛主席的革命道路太艱難了,超乎我們的想像,不但要探索一條人們從來沒走過的道路,還要隨時與黨內的各種錯誤作斗爭,最可怕的是來自中央內部官僚主義,教條主義,打著馬列主義的旗號對他進行的迫害。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從來沒有摒棄迷信思想,包括迷信上級的奴才思想;歷代的革新派也基本沒有善始善終的,而且有些下場還很慘。如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商鞅變法雖然幫助秦國一統天下,把分裂的七國整合成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但最終卻沒能保全自己的身體不被分裂,落得個“五馬分尸”的悲慘結局;明朝的張居正,改革頗有成效,自己雖然得善終,但死后,家產被抄,家屬流放或被餓死,也夠凄慘的了;王安石變法應該說是最好的結果了,被貶謫江南后又屢次重啟,東方不亮西方亮,成就了一代偉大的詩人,寫出了千古絕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如果毛澤東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是一個有堅定信仰而又持之以恒的人,不是一個意志堅強百折不撓的人 ,可能根本就不會有以后的革命勝利,也不會有使敵人害怕的毛澤東思想!當然很多歷史瞬間帶有偶然成分,可是被無數事實證明了的一個真理,那就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點在毛澤東身上體現的尤其如此。
井岡初創多災禍,
上級干涉亂攪和;
表面看似不分家,
其實朱毛分歧多!
迷霧重重難把握,
排除干擾求勝果;
生存發展硬道理,
書生意氣開先河!
兩雙大手一起握,
建軍理論互切磋;
槍桿里面出政權,
黨的領導第一著!
兩種思想水與火,
建軍道路多坎坷;
偉人哲學喻真理,
革命航船手中舵!
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3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黨的女兒》,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應該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量。
這個電影講述一位名叫王杰的老同志在觀看演出時,看見了領唱的人,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見過這幅臉龐,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了他對妻子和女兒的回憶。演出結束后,他就到后臺去找這位唱歌的小同志。果真,那個小同志就是他的女兒——小妞。他和女兒相認之后,一起痛哭。我看了這感人的一幕,也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
小妞的母親叫李玉梅,王杰問小妞:“你媽媽呢?”小妞流著淚花,情不自禁地喊道:“媽媽,媽媽……”小妞想起了往事的回憶……
原來,紅軍的隊伍為了北上抗日,撤離了根據地。過了不久,國民黨就來到了瑞金。由于叛徒的告密,黨員大部分犧牲了,山坡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可惡的國民黨還把黨員的尸體吊在樹上。幸好小妞的媽媽沒被打死,她才逃出虎口,歷盡了艱險和困苦,她終于找到了共產黨,說出了叛徒的罪行,并在黨的領導下,成立了黨小組,與敵人斗爭。后來她為了掩護交通員小程同志,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看到這場面,我想:“國民黨為什么這么殘忍,一點人性都沒有!”
我看到父女倆的眼淚不禁的往下流,我也很感動。李玉梅英勇就義的那一幕還在我腦子里閃現。面對敵人,李玉梅好不手忙腳亂,把敵人往外引,而交通員小程就藏在她的屋里。槍響了,玉梅倒在血泊中,小妞還在撕心裂肺地呼喚著媽媽……
我明白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由烈士的鮮血換來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幸福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時光,俗話說的好,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出貢獻!!!
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4
的家鄉在江西吉安,那里雖然沒有屬于大城市的熱鬧,卻擁有讓人心神寧靜的帶有一絲花香的微風。雖然沒有大城市的方便,卻伴著如剛擠出來的牛奶一般香甜的空氣入睡。
說起家鄉,就不得不提起井岡山了。媽媽說去井岡山最好是四月和五月這段時間,因為這段進間正好是春暖花開季節,而且冬天的嚴寒也已經離開人們遠去了。并且井岡山上的杜鵑花也正是盛開的時候,呈現給游人們的是一片醉人的景色。
井岡山的諸多景點中我最喜歡的是龍潭,因為龍潭的水冰涼舒爽,因為龍潭的瀑布壯觀,給人很大的視線沖擊。有人評點為“五潭十八瀑,潭潭無俗水,瀑瀑似神女,隨景暢想曲,千姿心中意”。
第二喜歡的是水口,它由兩塊天然巨石合成一張大嘴的樣子,把從雙馬石和八面山流下的兩條山溪匯成一江清水全部吞沒;然后把這一江清水從嘴角猛烈溢出,沿著懸崖噴薄而下,噴珠吐玉在空中翻滾,最終形成我們所觀賞到的梯形大瀑布,十分的壯觀。水口也因此而得名。每當夏季上午,陽光照射瀑布上,便會出現七色彩虹,在瀑布中,五彩斑斕,瑰麗鮮艷,并隨游人的上下移動而變換其位。當游人沿著石階往上走時,彩虹在瀑布之上首,往下走時,彩虹又在瀑布之下首。
有關革命電影觀后感的作文5
《鐵流1949》作為一部建國60周年獻禮影片,該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展現了英雄紅九連接到中央軍委命令從戰場上撤下來,參加開國大閱兵時發生的故事。通過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了人民軍隊的雄姿和一往無前的氣勢,同時,也讓我們感悟到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歷史的責任感。
影片以真實、樸素的一段戰爭場面為開端,引入張子健飾演的劉鐵柱、遲磊飾演的孔祥文等人物。后來這個英雄連隊接到上級命令撤離戰斗前沿,他們在戰火硝煙熏陶的戰旗伴隨下來到了北京城,一直不知此次撤離轉移任務是什么的九連官兵直到199師師長李水清宣布九連并入199師,準備參加開國大閱兵時才如夢初醒。最終九連官兵融入到199師這支英雄部隊中,連隊的集體榮譽被更高的全軍榮譽所替代,英雄連的戰旗成了八一軍旗的一部分。當戰功卓著的戰斗英雄九連連長劉鐵柱為了全師的榮譽主動放棄參加夢寐以求的閱兵時,當已獲得參加閱兵資格的小戰士孔祥文為了救孩子犧牲在閱兵前一天時,當高參謀行軍禮目送經他訓練的九連官兵前往天地安門接受檢閱,空蕩蕩的操場上只留下他一個人時,所有的人對榮譽的認識都有了更高的升華。
影片又從生活出發,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和人物表情與心理的細膩刻畫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成功地塑造了劉鐵柱、李水清、趙勇、趙保佑、高聞天、孔祥文、吳金貴、賈根財等藝術形象。十分形象地表現了劉鐵柱、孔祥文的個性。劉鐵柱機槍掃敵軍、負傷訓練,展現了他堅強剛毅的性格、富有革命犧牲的精神;孔祥文護軍旗、舍身救孩童,展現了他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代表著解放戰爭、抗日戰爭以及鴉片戰爭以來犧牲的每一個英雄先烈的品質,他們的事跡,更表現了我們老一輩革命先烈勇于斗爭的大無畏氣概和堅定的愛國信念。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軍隊!這一切都使我們更加崇敬、熱愛他們,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奮斗。我們都應該致上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不是應該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祖國的軍隊是如何優秀,而是在對優秀的原因的思考上。六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幾年前的崢嶸歲月,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奇跡,新中國的成立更是奇跡!中國人民發揮自己的智慧、毅力、頑強,戰勝了困難,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自己的家園和祖國!他們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中國人民軍隊同樣創造了奇跡,沒有烈士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他們的壯舉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發奮學習。而創造奇跡的根源就是激勵他們前進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的力量不可戰勝,歷史已經證明了這條真理。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的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我們現在的任務不是當年趕走侵略者、消滅反動派的血火戰斗,我們應用我們青春的熱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建設一個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吧!把強烈的愛國熱情化為實際行動,讓我們進一步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吧!用我們的雙肩擔當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