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參考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1
原本沒打算去看的。衣柜尚未整理,諸多衣物待洗,內心紛亂雜擾,并無心思觀影。因姐姐有多余的票, 不能白白浪費,于是草草收拾一番便去了。
《西游記》的原著小學的時候已讀過,電視劇從小看到大,大多情節歷歷在目。而《大話西游》的無厘頭早已深入人心,《西游降魔篇》又是另一番風情,這些年,玄奘取經的故事被各種篡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樣子——我也不知它最真的樣子。影視劇看來看去,不過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因此對于該電影并不抱有期待,然而當音樂響起,畫面鋪開,一個熟悉的冗長的故事就此娓娓道來,竟是久違的感動,幾乎是流著淚看完了全劇。
玄奘克服重重艱險取經的故事想必人人耳熟能詳,自不必贅述。劇中的玄奘目光堅定,拒絕高義王的盛情,寧死不屈,在沙漠里幾度暈厥……我的眼淚像是沒有閘門的小溪水,一直流,一直流……這應該只是他取經路上萬分之一的艱辛。電視劇里的玄奘懦弱無能,無四位徒弟的保護便寸步難行。但我們都明白并沒有神通廣大的大師兄護師父西去,唐僧肉也沒有長生不老的神效,沒有那么多妖魔鬼怪要抓他,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都在神話他,唯獨在這部劇作里玄奘是一個人,同我們一樣的有情感的人,會懷念,會害怕,會難過,會脆弱,而一人前行的孤苦、惡劣的氣候、饑無處食困無處眠才是最大的困難,玄奘用他的堅定和堅持戰勝了苦難,終得實現宏愿,如果吸引力法則成立的話,那么他一定是得佛庇佑。
劇中用一個成語“吸風飲露”來描述玄奘西去的`艱辛,我很喜歡這個詞,它原是莊子形容神仙的詞語,此處用給玄奘卻格外妥帖。每一種偉大必定伴隨著沉重,玄奘為了實現夢想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人生原本就沒有捷徑可走,享樂太過輕飄,剎那即逝,而我們應當為自己的生命做點什么,才不枉此生。
感謝千年之前的玄奘給我們帶來佛法普渡眾生,如果你問我佛法對我影響是什么?譬如,當我淚眼朦朧中聽到鄰座的大叔傳來了輕微的鼾聲,如果佛法沒有感化過我,我可能會譏笑他鄙視他,但是我知道了,因此心里是一樣的安寧祥和,這,就是我敬仰佛法的意義。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2
這部電影主要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侵略村子,殺死了許多無辜的村民。張嘎的奶奶重傷,不久去世,張嘎萬分難過,在他失去了這唯一的親人后,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參加八路。他要到隊伍上去打鬼子,為他的鄉親們和奶奶報仇雪恨。
小兵張嘎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和寧愿不要性命也要救革命的精神令我難忘。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股嘎勁兒,那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是遇到困難決不放棄的精神。他勇敢機靈,但只有十三歲就力爭在戰場,為祖國,為全村人,更為了奶奶,他堅毅的選擇了這條革命路。
想到他為了得到一把手槍而絞盡腦汁的想辦法時,也為他的執著所感到敬畏了。他雖然年紀小,但他的精神不得不讓人為之感嘆文人們用堅定有力的語言來豐滿我們祖國的靈魂,表達出對祖國的熱愛與希望。小嘎子沒有滿腹的經綸,但他有滿腔的熱血,他用自己卑微的生命來換得一個民族的尊嚴。他永遠本著一股不怕犧牲,只為把小日本趕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國土的心態,一直的戰斗下去。張嘎跟我們一樣,才只有十三歲,一個五彩的年齡。但他卻自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肩負起保衛祖國的使命。我們如今的的生活是那些革命先烈們用生命與信念鋪織出來的,這一點我們必須牢牢的記住。
最讓我們揚眉吐氣得是,張嘎他們與鬼子、漢奸之間的一次次斗爭和戰斗。他們勇敢機智,在鬼子占領的地區,保護老百姓,打擊和消滅敵人。讓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最后,八路軍大勝,張嘎受人夸獎。大家高歌唱起了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電影精彩、催人奮進,主人公張嘎不僅勇敢,還總幫八路軍攻打敵人。我們是21世紀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我們是少先隊員,少先隊員的職責是:努力學習,準備成長,長大后為祖國做出貢獻!這是我們都能做到的,我們就要先這個方向前進,不要辜負前一代對我們的囑咐和希望。我們是祖國的明天,明天就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創造。不過,光需知識和本事是足足不夠的,還需要勇氣,需要鍛煉,因為“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3
今年的第一場電影赴約來的有點意外但又充滿驚喜。
1月26日早上驅車從外婆家回自己家,路上手機沒電關機,而充電寶又放在行李箱中,難以拿出。等到充上電后,才發現友人曾發來消息,約今晚見一面。但因為遲回復消息,友人已經買了電影票。而當時的我離家還有20公里,慌忙趕路,終于在19點到家,而電影19點40就開場了。好在19點38分時,終于趕到電影院,見到了友人。
說實話,我是一個很少去電影院的人,也很少看電影。
在我看來,看電影是一種神圣的心流時間,當影院幕布的畫面徐徐滾動,燈光關閉,你把時間交給了眼前,交給了導演。隨著劇情的推動,你不由自主的帶入其中,會為劇情的跌宕起伏而揪心,會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當燈光再次打開,隨著片尾曲,慢慢的你從劇情中剝離,你又回歸到現實世界中。
短暫的時間中,你或多或少有所收獲。因此每一次看電影,我都會特別的珍惜,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心流。
一、拍攝的院子
我是一個很喜歡大,寬敞的人,大江大河最好,立意深刻是我的心頭好。
當看到開篇拍攝的.院子,是那種并排只能微微通過2人時,一種擁堵的氛圍感,我下意識有些排斥,意識也剝離出來。心想這是什么電影,怎么是這種調調的呢?
(因為在買票的時候,時間有些緊迫,我也沒有上網搜索過《滿江紅》的相關信息,因此看電影時,完完全全是基于自己過往的喜好與想法)
但當后續是講秦檜時,拍攝地點是在他丞相府中,我略微有些意識到,為什么導演會選擇這樣子的場景,為什么會有一種擁擠感,不由得贊嘆導演的明智。
二、全軍朗誦《滿江紅》
整部電影看下來,最讓我滿意的就是全軍朗誦的片段,因為實在是完全踩到了我的喜愛點上。
心中默念,力量之震撼。隨著情節的推進,好像我也成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成為其中朗誦的一位軍官。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三、略微的遺憾
整部電影看下來,不知為何會有一種遺憾,或許是因為個人喜好的參差以及不同的審美風格。
稍微的覺得前期與后期的畫風有一些不搭,感覺前期的鋪墊略微不足,以至于后期全軍朗誦《滿江紅》時,會覺得中間空了一段,但是又不知道空的是什么,突然間就上升到家國情懷,讓我霎時間接不上,有一種從A段跳躍到B段的感覺。
最大的收獲:
看完整部電影,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愛上了《滿江紅》這首詞,被岳家軍和岳飛的精神所感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啊!能寫出如此振聾發聵的詞!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啊!為了家國可以做到如此這般地步!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4
今天爸媽帶我去電影院看《捉妖記2》,這部片子是春節期間剛上映的,進了影院,座到了偏僻的邊邊上。電影剛開始,老爸就皺起了眉頭,我也沒在意,繼續看,上一集與胡巴分別后,天陰帶著小嵐踏上了尋父之路,到之后結識了屠四谷,見到了胡巴——他們的孩子,又經歷了百般挫折,一家人終于團聚了!我覺得這么好的片子,怎么老爸就生氣看的半中間就實在忍不住出去了呢?我媽無奈的說:“好不容易陪你看完了,真沒意思的電影!”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說電影如何如何好看,爸爸一言不發,臉拉了三尺長,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又做錯什么了,讓爸爸這么生氣?回了家才知道,爸爸不喜歡這個電影,問我:“你看完這部電影之后,覺得有什么教育意義?”我蒙了,這不就是個娛樂的片子嗎?有什么教育意義?
我覺得影片有些情節還會讓觀眾不禁落淚,它的煽情不做作,不刻意,而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哦。天真可愛的小胡巴想念宋天蔭(井柏然扮演)和霍小嵐(白百何扮演)的感人情節不禁讓人同情,潸然淚下。就像失去了父母的孩子一樣,感覺小胡巴是那么的可憐,又無助,小小的年紀就遠離養它,愛它的朋友們,但是它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渾渾噩噩,而是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它的朋友宋天蔭和霍小嵐離開了胡巴之后,也無比思念它,到最后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尋找胡巴的漫漫長路。最終當然是大團圓的結局了,在最后打敗了終極大boss,救出胡巴以后,他們一家人得以團聚,合家歡式的大結局太適合這部賀歲片了,讓我們在笑聲和感動中,感受到了人間自有真情在。
晚上吃飯的時候,爸爸還在生氣,邊吃就邊說:“上午那是什么電影啊?!妖魔鬼怪、亂七八糟的沒一點兒教育意義,就這種電影都能通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核過關?不是讓看看愛國的片子,是讓看些這種東西,看看人家《戰狼》多好,看完之后有感受,今天這叫演了個啥?有關部門領導該撤職了!”
原來如此啊,爸爸在因為這個生氣,怪不得電影演了一半老爸就出去了,看完后又教育了我半天,讓我也覺得這部片子又有點問題,以后要和爸爸去電影院看電影的話,就一定要選有教育意義的片子,不能看一些胡演一氣的電影了。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5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美麗的心靈》,我看后很感動,我看的美麗的心靈故事大概情節是:年輕天才納什精神上患了幻想癥,被幻想的虛無人物所左右,不但研究工作受到影響,生活也受到了影響,被送入精神病院。經過他自己的艱難的抗爭和妻子的幫助,他終于重新回到了大學講堂,并在多年耕耘之后獲得了諾貝爾獎,納什大學時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出現了幻覺,在他虛構的世界中出現了他的室友查爾斯和查爾斯的侄女。在他進入惠勒實驗室之后他的虛擬世界又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長官威廉·帕徹招募他參加一個絕密的任務,解開敵人的密碼。他出現這種精神癥狀其實就是因為他已經患了精神分裂癥。
在影片中,最能觸動人心靈的無疑就是納什的妻子艾麗西亞對丈夫那種緊緊跟隨的愛情。盡管艾麗西亞在幫助納什治療的過程中,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她始終都選擇在他身邊支持他,幫助他。影片最后納什獲得諾貝爾獎在頒獎禮后為艾麗西亞披上披肩,兩人相互扶持著向前走。
其實這部影片對我來說最吸引的部分是納什最后戰勝了自己的精神疾病。生活中的我是一個活潑好動極具想象力的孩子,對很多事都有好奇心和自己的看法,我要保持這種好的一面,有些時候多關注一些身邊的事,不做危險的事。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6
《母親臉上的疤痕》講的是一個小男孩請他的母親去參加他的家長會,小男孩害怕老師和同學嘲笑他的媽媽(臉上有一塊難看的疤痕當開家長會時,小男孩就找了個地方躲了起來。
不過,他還是聽到了老師和母親說的.話,老師問小男孩的母親:“你臉上的疤痕是怎們回事?”小男孩的母親告訴老師:“一天,家里發生了大火,(可是我的孩子還在屋子里),人人都不敢進去,只有我闖了進去救了我的孩子,留下了這片疤痕”。小男孩的母親坦然看待自己臉上的疤痕,甚至還有一絲自豪,因為那片疤痕換來了兒子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當我讀完這句話,我很感動,這句話襯托出母愛的偉大和無私,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很愛我的。當小男孩知道了母親臉上疤痕的來歷后,緊緊地牽著他母親的手,再也不松開。
我讀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世上的母親,雖然有面目丑陋的,卻沒有心靈丑陋的,當小男孩知道了母親臉上的疤痕的來歷后,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
百葉草爸爸零言碎語:我最初給孩子起的網名是如玉年華,不知為什么孩子在參加校信通時執意要改名字,選來找去給自己起了個百葉草的名字。這次寫讀后感,起初,我指定了幾個內容,孩子堅持自己選,我說你隨意寫,孩子偏偏選了《母親臉上的疤痕》的內容,有點固執。盡管8—9歲,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寫敘事文章時必須是自己喜愛的,還要是真的發生的,方法還得老師教過的。我說:寫文章可以加工提煉。馬上回我一句:我不懂。不過,一般文章的排序,如何讓文章讀起來更生動活潑,還是能主動征求我的意見。盡管目前各方面寫的還很稚嫩,但孩子能堅持寫,而且我覺得孩子自己寫作最大的收獲就是:她認為自己寫作文很行。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7
女兒問郭明義:“你為什么總能發現比你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呢”?他微微一笑答道,“心里有你就看得見”。電影《郭明義》里這短短的一幕深深打動了我,一個困惑我多時的問題也終于有了答案。郭明義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他品德高尚熱忱助人,多次出讓單位分房,一家三口卻仍擠在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里;長期資助貧困兒童上學,金額占個人收入的二分之一還多;20年來堅持每年義務獻血,捐出血量達成人自身血量的10倍;為幫助白血病兒童尋找適合的骨髓捐獻者,給人搓澡宣傳造血干細跑知識……郭明義還是個工作狂,作為一名礦山公路管理員,一天10余個小時堅守在工地上,在塵土飛揚的砂石路上行走幾十公里巡查路況,路面上哪怕是一塊小石頭也逃不過他的眼睛,工作近30年來出勤率百分之百,無論在何崗位都真正做到了“任勞任怨,精益求精”。
正是因為他做過的事情太多了,多到都看不見他自己,我很疑惑,他為什么這么做,又是怎么做到的?是的,“心里有你就看得見”,郭明義的內心始終如一,裝著信仰裝著責任裝著他人,在他看來幫助別人,做好工作就是他的人生目標,那么自然和理所應當。并且他也做到了,所以他說,“我是個幸福的人”。
郭明義的行動和幸福來源于他充實的內心和堅定的信念,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始終把黨的教誨放在心頭,二十年如一日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從不動搖。當下,我國社會正處于巨變之中,觀念更迭,價值變遷,一些傳統道德觀念似乎變得很不合時宜,“等價交換”、“個人利益最大化”等看似科學的.理論大行其道,人們在努力接受新事物的同時,卻忽略了內心的給養,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迷失了自我。利益成為行動的前提,權力和財富成為衡量個人能力和成功與否的標尺;炫富者前赴后繼;網絡上“倒地老人扶不扶”話題高燒不退,難倒大片人群,如此總種,怪相林立。正是內心的“沒有”,造成了諸多的迷茫和困惑,人們都在爭取幸福,而“幸福”似乎卻更加遙遠。
郭明義不是站在道德的高點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無私奉獻,用行動感化他人,他帶動和鼓舞了一大群的人心甘情愿的走到了幫助他人的隊伍里。郭明義所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卻成就了璀璨的人生。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我們常說要實現人生的價值,那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呢?我想,這個價值和意義顯然不是物質享受能夠衡量的。郭明義的“心里有”,讓他看得見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執著一生追求。他對社會對工作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而這種責任是所有人來到世界上都應該承擔的,而我們是否忽略了呢?電影《郭明義》不啻于一場心靈之旅,把那些快要遺失的東西重新還給內心。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8
電影里有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臺詞,有一些滑稽搞笑的插科打諢,有正經的兄弟情義,也有不太正經的愛情。如果以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看,這無疑是一部好電影,幽默,勵志,新穎的分鏡和敘事手法,博取眾人眼球時,又讓人覺得確實值得一看。
但這篇觀后感是創業課要求的,那么觀看的角度自然就不一樣了。
回來重溫了一遍,看完后也就是嘆了一口氣,其實挺悲觀的。跟我第一次看,感覺完全不一樣嘛。甚至第一感覺是,哪有什么英雄造時勢,分明就只有時勢造英雄啊。也正好印證了某云說的,創業,就是幫別人解決問題,而這個解決辦法大多數人都還沒想到,或難以辦到。
為什么悲觀呢?陳冬青在被開除之前是從沒想過要創業的,他是被迫下海的,天大的道理也都講完了。
我知道,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他的勤奮,他的不要命,他的堅持,還有看似搞笑的壯舉,其實很少有人能做到。想想,考上大學本就很難,畢業后留校當老師就更難了,肯定不是電影上那般輕描淡寫,沒有刻苦努力是不可能的。也同樣印證了那句話,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但時代終究是不同了,我們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信息大爆炸,光是從這些信息中挑選出正確的,對我們有益的,就足以花掉我們大學大部分的時間,而我們還必須接受它,所以合伙人里那套也該推陳出新了。
很多人都說中國人讀書少,其實算算,現在很多年輕人看過的東西有何止那八百本書。
嘿,突然又想到,也許當時,陳冬青冒著得肺炎的危險強吻那女孩時,那女孩說了句,‘陳冬青,為什么是你啊!’。也許這就是給結尾這兩人做的鋪墊吧。
電影觀后感參考篇9
趁周末去電影院看了阿凡達,感覺還是很值得電影票錢的,要知道今年值得電影票錢的電影不多,之前變2算一個。
雖然外域時代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阿凡達還是勾起了我70年代的美好回憶,漂浮的島就是納格蘭,發光植物就是孢子地圖,然后再一看主人公,喲,這不人類和巨魔嗎。巨魔為代表的獸族騎著各色怪獸,還有雙足飛龍和科多獸(我就是這么認為的),和科技發展到星際人類水平的人類作戰,完全的被碾壓。
劇情被劇透了也根本不影響觀看,因為第一沒什么很曲折的劇情,第二咱就是當星際/魔獸電影版去看的,順便給這家導演致敬一下而已。里面的巨魔族擅長野外生存,弓箭和馭獸,加上身材和膚色,簡直就是巨魔翻版,加個貓臉而已。所以我們可以稱其為貓臉巨魔。
按說這種電影和魔獸世界的片頭一樣,都是一幀一幀經過勤勞的工作者做出來的,視覺效果相當震撼,這種感覺是無法靠槍版甚至高清版電腦播放的DVD來享受的。這是吸引觀眾跑電影院而不是下載電驢BT的最主要動力。至少這一點,感覺國產電影還是應該有潛力的,沖破山寨盜版橫行的枷鎖,發展下去,不然就想那個黃金甲那點破效果都得找國外做,實在太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