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
《我的長征》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過大渡河的場面。那時候,要想過河必須先搶回瀘定橋,而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那么你知道《我的長征》的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希望你喜歡。
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1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認真讀了“長征的故事”。對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長征中,紅軍破關奪卡,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追兵阻敵,翻越了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兩年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查轟炸,底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而我們的紅軍戰士靠兩只腿,長驅二萬余里,縱橫中國十一個省。最后,勝利沖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取得了戰略性的偉大勝利。
在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的英勇艱苦的精神和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無比頑強的生命力,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無堅不摧的'強大戰斗力量。
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2
在讀過了《七律長征》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紅軍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每每讀過此詩,腦海里便會浮現出紅軍戰士們那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紅軍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不怕”表明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憑此精神,戰士們把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看得極為平常。
紅軍戰士們在長征途中遇到的種.種困難都被他們克服了。一路上,他們擊潰了敵軍的無數次的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綿延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爬岷山,經歷了千辛萬苦,才取得了勝利。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為的就是后代們的幸福生活。
長征,譜寫了中國革命的交響曲,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敘述了了紅軍的大無畏,我們要把長征銘記于心,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3
看完《長征》后,我覺得,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這是歷史的說法,聽起來這些字眼有那么些死板,當然這都是真的,長征是我國歷史上很重要的一次歷史事件。在歷史課上,長征精神是用來背的,我們并沒有好好地去理解,去感受??戳诉@部劇,我想我真的體會到了。
由于“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我開始緊張起來,本來對付蔣介石這些兵力就不夠,現在又只剩下了三萬多人,我們還能行么?接下來的一幕幕,讓我不得不佩服黨的領導人以及革命者。他們告訴我,我們可以!
我想我永遠忘不了“飛奪瀘定橋”的那一幕。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后,__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里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后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二名勇士的突擊隊,攀著只剩下鐵鏈的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勇敢頑強的向前沖,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沖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在長征的'路上像這樣的戰斗還少嗎?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還有金沙江、臘子口。有多少紅軍戰士犧牲在戰場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跡;有多少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
影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紅軍。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里。紅軍在長征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恐怕連河水都嫌臟吧。比起他們,我們是多么幸福啊,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又是多么來之不易啊。
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4
南昌起義后,由于國民黨的迫害,無奈之下,紅軍8萬人馬向陜北轉移。
這次轉移行程共兩萬五千里,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長征。暑假里,我就看了一部介紹長征的歷史電影-——《長征》。整部影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為了擺脫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并解除三人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后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云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著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陜北,組建了川陜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于獲得了勝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贊嘆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里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著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著戰士們的尸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尸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著的戰士也只能為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為在后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為雪崩、饑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后只能埋于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么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著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著,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托付給沿途的群眾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p>
長征電影觀后感600字5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讀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一部既感人又偉大的連續劇——《長征》。看了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長征》這部連續劇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陜西、甘肅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劇中,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些戰士受傷后怕拖累大部隊而自愿犧牲的場面。還看到了戰士們沒有食物,只能吃樹根,喝泥水但仍未放棄的畫面……劇中最后講述了紅軍過完草地后,毛澤東主席騎著馬在草原上奔騰的場景,頓時,劇中的高潮被掀了起來,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勝利啦!此時,我既傷心又高興,傷心是因為戰場上犧牲了許多戰士,高興是因為紅軍終于勝利了!
觀看完《長征》后,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用鮮血換回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沐浴在祖國和煦的陽光下,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出一份力,不再讓其他國家看不起我們。
《七律·長征》是毛主席在長征后寫出的詩歌,是一首雄偉壯觀的七律詩,它蘊涵著毛主席對長征的種.種感受,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在那兩萬五千里的長征中,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我們不能一一道出,但卻能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苦!紅軍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每一代人。長征之所以能夠勝利,除了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指揮外,還有一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長征才能夠走向勝利,新中國才能成立!
觀看完《長征》這部連續劇之后,紅軍那崇高的精神讓我敬佩,使我獲益匪淺:生活在這幸福的社會里,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后為建設祖國貢獻一切力量!
長征電影個人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