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
《士兵突擊》講述了一個農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許三多的成長歷程,不拋棄、不放棄,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偵察兵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個人能力的極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1
《士兵突擊》可以說是繼《亮劍》之后,國產電視劇中又一部體現中國人精神的抗鼎之作。它不但讓我感動,震撼,也讓我反思工作,反思人生,許三多經常說:"好好活就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而將許三多化腐朽為神奇的鋼七連為他的"有意義"加了一個特殊的注解:不拋棄,不放棄。我想,作為云南白藥的一名銷售人員,在工作中不就是需要這種精神嗎?銷售工作不是哪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作為一個銷售團隊不但要有它的銷售理念,更需要有靈魂。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又讓我想起了士兵突擊,題目是《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藝復興》,文章的開頭是這么寫的:"當代中國在創造物質財富高速增長的奇跡的同時,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確顯的蒼白貧乏。就在西方人驚嘆中國物質技術的進步、驚呼"21世界將是中國世紀"時,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面孔。這種物質進步和精神墮落的反差,不但使中國人有愧于"中國世紀"這個偉大的時代,也必將使物質的進步難以持續。"用精神墮落可能有點過了,但是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確實生病了,或者所處于亞健康狀態,。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呀!我們的社會太浮躁和太焦慮了。
我們的物質文明確實進步很多也很快,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追求富裕生活的過程中,我又失去了什么,或者我們缺少什么,當我們看到成才一次次為我們做實用主義的范例的時候,難道我們從心底里不是很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因為這合乎社會主流價值觀。成才說,從踏上火車的那個時候開始,就慢慢的變成了電線桿,在老A遭受挫折后,反思要去尋找自己的枝枝蔓蔓,那么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要經受過類似的挫折后,才開始反思呢?
我想,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可能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但是也不能苛求于環境,從自我做起,許三多說,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是就是好好活!這樣的話放到十幾年前肯定沒什么,但是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有著非常的意義!我能不能這么理解?好好活是為自己,做有意義的事是為社會。不拋棄,不放棄是好好活的精神支柱。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能讓社會更健康的發展,反過來都能讓我們都能好好活!我以前覺得奉獻這個詞離我們遙遠,甚至很假,因為奉獻會讓我們沒有回報,會讓我們吃虧,真的沒有回報嗎?看了士兵突擊我學會了兩字:我信,但這個回報不是金錢,不是名利,而是友情,是親情,是一種經歷。過程可能是艱辛的,但它卻是能讓我們長成大樹的枝枝蔓蔓。
《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2
我難忘,難忘父母和老師對我的忠心教導,難忘電視劇里的一些有頑強的精神的人,難忘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有這樣一個人,他看起來傻里傻氣,但他純真善良憨厚,有這樣一個人,他雖然笨頭笨腦,但他堅持不懈;有這樣一個人,他雖然膽小,但他遇到事情不拋棄,不放棄。他就是《士兵突擊》電視劇里的許三多。
許三多他憨厚善良,在他18歲生日那天,他所在的部隊接到一個殲滅荷槍實彈販毒團伙的任務,他與戰友們和販毒分子進行了激烈的槍戰,犯罪分子死在他的槍下后他很茫然,不吃不喝,讓我感到十分驚訝,因為他心地十分善良。
在他被分到邊疆看守武器庫時,從來沒有人來監督他,他依然堅持不懈的每天出操,排練。因為他克守軍規忠于職守堅持不懈。
他遇事不拋棄,不放棄,在要進老A時,有的人吃不了苦放棄了,有的人為了競爭拋棄了別人,只有許三多他不拋棄,不放棄,正是他的善良憨厚和他遇事不放棄,不拋棄,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他從一個別人看不起得人,變成一個下等兵,漸漸成為每一個當軍人都想成為的老A。
我發現,我不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遇到事情缺乏耐心容易放棄,每次我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我就不做了。遇到干不了的事時我就不做了,我想了又想,我發現自己很多地方都比不上那個傻里傻氣,呆頭呆腦,膽小怕事的許三多,我深感羞愧,我要學習他的精神,我要成為他那樣的人,做個善良憨厚,堅持不懈,不拋棄不放棄的人。
《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3
許三多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老馬,史今,袁朗。他一生中的伯樂!一開始當兵的理由就是不想讓他爹叫他“龜兒子”,這就是他最初的“理想”。他總是在說“好好活著!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但他并不知道怎么樣才叫好好活著。
怎么做才是有意義的事!如果當他放棄老A,復員回家,其實他并不一定能夠好好的活著!因為他已經不適應了這個社會!他的價值也不一定就能體現出來!他的理想的完成是在各個階段不同的小目標逐漸積累起來的最終結果!這是他的一種人生觀。成才也是幸運的,從一開始他的人生目標就很明確清晰!當最好的兵,他也在努力奮斗著,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利益,但軍隊不能接受他,有一點“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意味。
他的理想就是不斷的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馬不停蹄的奔向自己的目標,這并沒有錯,倘若將許三多和成才回歸社會,成才會比許三多過的好,他的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和奮斗得來的,我們不能因為與許三多對比,對成才的努力而否定他,這是一部男人戲,有一群簡單快樂執著和充滿人格魅力的男人戲,每個人都代表一類人,不拋棄,不放棄,簡單的說貴在一種堅持,許三多和成才都堅持到最后,成功了,現實的說,這世上能像許三多這樣人生際遇并不多,但他的精神不能少,這才是“好好活著,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真正支撐。
成立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就是需要大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如果靠某個人可以,那就沒必要成立組織和團隊了,工作中自己的某個行為一定不要覺得和你沒關系,如果真沒關系了,那么團隊也不需要你了!
《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4
鋼七連有5000人,其中1104人為國捐軀。建連57年,抗美援朝時鋼七連幾乎全連陣亡被取消番號,被全連人掩護的3名列兵卻死里逃生地歸來。他們帶回107名烈士的遺愿在這3個平均年齡17歲的年輕人身上重建鋼七連,從此鋼七連就永遠和他們的烈士活在一起了。鋼七連因為上百次戰爭中戰死沙場的英烈而驕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鋼七連的人是活在烈士的希望與榮譽之間的,不拋棄,不放棄,就是鋼七連。
鋼七連的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精神和高度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一日是七連人,終身都帶著七連的印記,即使七連最后改編了,在形式上不存在了,也沒有任何人忘記自己曾是七連人,依然布滿了勇氣和信心地“活得和以前一樣認真”。于是,這里有了史今,有了伍六一,有了許三多。成才遺忘了七連精神,被退回去找到這些枝枝蔓蔓,最后,終于成為了最有前途的成才。優秀的鋼七連造就了這些優秀的兵,而這些兵也讓七連精神永不磨滅。
《士兵突擊》觀后感作文5
什么是不拋棄,不放棄?不拋棄不放棄什么?
“不拋棄,不放棄”,是鋼七連的六字精神,也是《士兵突擊》這部劇作的精魂。是對身邊生死與共戰友的承諾,也是對整個人生的承諾。
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我們放棄了多少,能夠計算嗎?平庸、渾噩地活著,我們不知道放棄了多少的機會。我們為之惋惜過,也為之后悔過,但是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甚至在下一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仍然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如此,我們不知將要放棄多少?;蛟S有人很聰明,甚至認為這些放棄是明智而且是值得的。
但他們只需要看一看成才,他們就將會明白,放棄是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也或許有人會說許三多傻。以世俗的標準看,許三多真的很傻。但是在人性深處,他不是真的傻,他是執著到要堅持每一個機會,完成每一個任務,做好每一件事,做一個合格的兒子!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執著,他才沒有墮落,而是不斷在地逆境中成長。
可能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自己放棄過很多,似乎每一次的放棄都有很充足的理由。充足到可以讓自己心安理得、完全徹底地放棄。今天回想昨天的放棄,那些理由真的很幼稚、很可笑、甚至是荒唐。
今天,這六個字給我極大的啟示:執著,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不放棄任何一位戰友,不放棄家庭與親人。這種執著與堅持是不需要理由與思考的,完全是出自于內心深處的人性的根本:做好我們應該做的每一件事!如果我們尋找堅持的理由,沒有答案,那就堅持著吧!!
我們要隨時告誡自己:成功唯一的選擇“不拋棄,也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