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影片的特點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態度。寫好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1
凡是用來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經年歷冬,讓“風刀霜劍嚴相逼”,質地才能更加緊密結實,做出來的笛子才能不變樣,不走調。
文章作者孫君飛小時候認為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也沒什么奇特的,覺得家里的木匠只是在敷衍他了事。當多年后,在賣笛人手中買笛、請教退休音樂教師解答疑惑,才知曉其中的“奧秘”——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春夏的竹子都長得太散漫,只有到了冬天,生長的環境惡劣,風霜對竹子的摧殘,使它的質地變得更加緊密結實;而這些并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經歷的。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不是所有人都能成材。現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同作者一樣,認為只要是根竹子就能做成笛子。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卻因此而無視孩子的發展順序和個體差異,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能這樣,自己家的孩子一樣可以,認為孩子什么都能學會,什么都能學好,從而逼迫孩子學。一旦學不會學不好,那就是孩子沒盡力?!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過風霜,經得起挫折,才有可能成為對社會對家庭都有用的人才。一味的提高要求只會和“拔苗助長”的結果不謀而合。
表面上一樣的東西,而實質上是不同的。我們要用心取材、分辨事物的好壞。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光看其表面的光鮮亮麗,還要透過表面看清實質。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2
——讀《少年周恩來》有感 南京市浦口實驗小學一(4)班 解佑祺以前,我就聽爺爺講過周恩來的故事,知道他是億萬中國人心目中最敬愛的總理?,F在我讀了《少年周恩來》的故事,讓我更了解周恩來的一生是為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而奮斗的一生。這個故事追尋了周恩來成長的足跡,講訴了他成長中的喜怒哀樂。周恩來出生于亂世之中,從小就對百姓生活的困苦、社會現實的殘酷感受很深,因此,他獨立自強,勤奮好學,從小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向。文中還講到周恩來非常勤儉節約,他穿的衣服很簡單,夏天是一件白色大褂,冬天是一件藍色大褂。好幾次,家人要給他買幾件新衣裳都被他拒絕了,他很不解,干嗎要在這些外表的東西上花那么多精力。為了盡量給家里減輕負擔,他開始自己想辦法找些事情做,賺錢來補貼家用。為了省錢,只買豆腐店便宜的豆腐,星期日從家返校時,只帶一小瓶醬回校當菜吃。周恩來經歷的種.種磨難也激發了他努力拼搏、發奮學習的斗志。
看完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們有些同學吃要挑三揀四,穿要名牌,不懂得珍惜,不刻苦學習,到將來后悔也晚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把勤儉節約這個美德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只有勤儉才能持家,只有勤儉才能強國。無論回顧過去還是面對未來,我們都要想周恩來學習,要牢記這一點,才能有所作為。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3
懷著好奇與激動地心情,我觀看了微電影《希望》。這部微電影由我校的領導和師生參與拍攝,講述了一個與奶奶相依為命的單親女孩趙向男的故事,塑造了一個拾金不昧、誠實守信、文明有禮、愛護環境的新時代好少年形象。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很簡單,但引發了人們的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記者問趙向男為什么這么執著地尋找失主時,趙向男說:“這還問為什么呀!人家大老遠慕名來到咱梨鄉,在咱這里丟了東西,找不到會怎么想呀?咱要叫人家知道,咱梨鄉呀,不但梨好,人更好!”
她使我想起了我以前親眼看到的一件事。一個寒風凜冽的早上,我裹緊衣服走在街上。街上行人不是很多,一個個行色匆匆。走到十字街路口,我發現一個小姑娘正在四處張望,臉凍得紅紅的,滿臉焦急的神情。這時,我注意到,她那胖乎乎的小手緊緊地攥著一個包。
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走了過來,邊走邊四處找尋著什么。她小聲地詢問著行人:“我的錢包掉了,你看見沒有呀?”行人搖搖頭。老奶奶急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袄夏棠?,這是你的錢包嗎?”正是那個小姑娘從遠處走了過來,老奶奶接過錢包,撫摸著小姑娘漆黑的頭發,激動地說:“是我的,是我的,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小姑娘羞澀的笑了,像開在陽光下的迎春花。
拾金不昧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金”不僅是指財物,而更多應該看到的是一顆發光發亮的金子般的心靈。我更希望通過觀看微電影《希望》,讓每一個人都能學榜樣,做榜樣,讓《希望》的希望落地生根,讓向男的精神內植于心,外踐于行,讓作為祖國花朵的我們競相開放,綻放出我們新一代好少年的光芒!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4
請注意,這位美女穿的是VERO MODA 家的衣服哈!
《手機狂響》,個人感覺這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剛上百度搜了一下,確實是這樣:一部3000萬成本的片子,票房已經過億。豆瓣評分8.6分,算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了。
畫面以低頭族開篇,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不知不覺已在拇指族,低頭族度過數年。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全都被這個看似能提升我們效率的家伙——手機占據了,實際上它是低效的真正原因。
回到電影,沒有宏大的場景,卻以公開手機通訊信息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手機大冒險”,真實描述了7個人心理活動。手機每響一次,總能引起觀眾的好奇心,也總有笑點,當然也會反轉,轉危為安。從影院現場的爆笑程度和笑聲次數,足以看出,編劇設計的情節是多么地貼近生活,情節也總能和觀眾產生共鳴。
看完電影之后,覺得這是一部倡導大家放下手機,關心、關注身邊人的一部喜劇。
我反思自己使用手機的情況:
每天打開DAPP簽到,領取Token,會占去半個小時。
關注社群信息,尤其是查看Mixin Message 會用去15分鐘。
工作時間會使用微信、關注信息。
通過 得到 和 樊登讀書會 聽音頻。
總之,手機的使用,確實如電影里所說,減少了和家人、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新的一年,我要在使用手機上做一個改變 —— 在家里跟家人說話、吃飯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一邊。30分鐘的時間不碰手機,保持和家人在一起有高效的、專注的溝通交流。
有時間和機會,也去影院現場感受一下吧,除了倡導正確使用手機、有些笑點外,《手機狂響》還沒能達到讓我強烈地向你推薦哈。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5
龍門石窟,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從自然特點來看,兩岸山崖之間伊河從中穿過,故古稱伊闕(PS:伊闕之戰,戰國時代秦國名將白起曾在此地全殲韓魏聯軍24萬),而實地觀察其景確實頗有氣勢,又在古都洛陽南郊如同南天門一般,由此可說,“龍門”之謂,非虛言也。
至于雕刻的各種石窟,即使是我這種對佛教史、石窟建造、雕刻藝術等方面并不了解的人也同樣嘆服其數量之多、地位之重、工藝之精湛、內容之豐富。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代(公元494年),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梢韵胍?,距今最早要有1500年之久的古代,修建營造這些石窟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最為出名、最為壯觀修建于唐高宗時期(公元675年完工)堪稱龍門石窟標志的“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所雕佛像恢弘壯麗,卻讓人“敬而不懼”,極具美感和藝術性,稱之為栩栩如生也不為過。在沒有電鉆、雷管、炸藥、升降臺的一千多年前,這樣的工程只能是“國家工程”,是要以無數工匠付出的汗水甚至鮮血為基礎,外部要有深厚的文化環境以及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實力才能實現,故我稱之為文明結晶、盛世杰作!
香山寺,被稱作洛陽八景之冠,的確不錯,我今日也才終于知道白居易香山居士的由來(因其晚年隱居于此故自號香山居士),香山寺旁蔣介石也曾修建住宅,不得不說此地修的辦公室比南京總統府里的寬敞舒適,而掛的老蔣照片也多了一點。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之墓比白馬寺中狄仁杰(一說武后男寵薛懷義)的某梁國公之墓都要豪華。在此地也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致敬白居易的紀念碑。日本的紀念碑是高度評價和感激白居易的,因為白居易的作品確實深刻影響和啟發了日本文學,例如在寫于十一世紀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引用白居易詩歌多達九十多次。
由此我又有兩點感想,一是如同蘇東坡所言“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及曹孟德之子曹丕所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所體現的,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在當時無論權勢再如何滔天,對于千百年后都是浮云罷了。而真正能夠直擊滌蕩心靈的,還是包括文學在內的藝術,生時并不得志的李杜、梵高還是白居易,在后世通過時間證明了他們永恒的值得為人永遠記住的價值(這其中也包括曹孟德,他同樣是位相當杰出并留有深淵影響的文學家)。二是也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對于古代整個東方世界的深刻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是持續至今,浸潤在每個人骨子里的。所以,身為中國人的你我他們,應當具有理所應當的文化自信!
旅行不僅僅是游歷,也是磨礪。無論大雨,還是酷暑,都為旅行帶來的極大不便,但最終我們還是克服了。王荊公曾云:“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碑斎唬⒉粷M足這些地方的就一定是奇觀,今日山路上有很多“險地”上去其實看頭也不大,但還是無一例外的都走了一遍,自然,王荊公的話也不僅僅講的旅行,更是一種在他日后敢于“與全世界作對”堅持變法體現出來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的人生境界。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6
20--年12月23日下午,我去看了人生的第一部話劇,特意挑選的愛情題材,號稱是90后年輕人的“愛情圣經”,我入場之前,我就相信它不會讓我失望,經典的劇目承載著永恒的愛情觀,況且我身邊將會坐著我最摯愛的人。
我喜歡先說出我的觀點,然后去佐證我的觀點(當然千人千面,這么經典的劇目,容納的更是一個立體的世界觀,無論怎么切片去微觀的觀察,得出來的結論都是片面而又真實的,這句話,我寫在前面)。
馬路、明明、陳飛三個人的愛情,從始至終就像是一場百米沖刺,明明癡迷于陳飛的藝術氣息,目光始終沒有離開她左邊賽道的陳飛身上,馬路追求的不是終點,是他左邊賽道的明明,是那個有著打印機味道的女孩。故事一開始,就注定不一樣的跑道,他們永遠走不到一起,這種時遠時近的距離感每一刻在撕扯著追逐者的心,千瘡百孔的那種痛感不足以形容這種將心撕開,而又漸漸的愈合,轉眼又撕開的痛感。
我們在這種反復的追逐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詩人誕生于苦痛與幸福之間,藝術贊美的往往是光明與黑暗的交際。重復出現的奔跑是兩個人面對愛情的態度,是一種拼盡全力的姿勢,他們不是無畏的,馬路一直害怕明明的拒絕,他所有的努力代表著他為這份愛情做出的改變,他所有的失去見證著他為這份愛情的付出;明明也曾絕望過,陳飛擁住她的身體,卻一而再的拋開了她的心,她的心無處安放,直至那身白衣變成了紅色,然后肆無忌憚的往下墜。我喜歡他們這種面對愛情的態度,大膽的選擇,勇敢的沖刺,不管生活怎樣,他們不曾遺忘愛情,雖然這是他們痛苦的根源,但也是他們最初的夢想。
馬路、圖拉、明明、塔娜,劇名為戀愛的犀牛,可是可憐的圖拉一生沒有一次發情期,更沒有機會交配,黑犀和白犀的區別就像是馬路和明明的跑道不同一樣。從非洲的大草原來到動物園,意味著悲劇的開始,圖拉的命運已經交到了別人的手里,只有嗅覺靈敏的圖拉和馬路在找尋的愛情的過程中,盲目而又沖動。馬路感覺自己輸給一個未曾正面交鋒的陳飛,圖拉輸給了一頭不曾謀面的公白犀牛,其實他們是輸給自己喜歡的人。
我蠻喜歡空花組里面扮演牙刷的楊佐夫,他承包了這部劇里面少有的笑點,那些慢動作的設計適當的調節觀眾的情緒,有效的松緩我們的神經,這些配角的戲本身代表著物欲橫流的社會發展和變遷,他們終將被現實改變,然后用他們的現實去改變馬路。
以上,就是我一刷《戀愛的犀?!返母惺?,結合當時的情景,我想我是懷揣著其他的情感去看這部劇的,有幾句話,我決定做為末尾。
一輩子
能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
是一件極其美麗的事情
更美麗的是
無論你富有,還是貧窮
無論你高貴,還是卑微
你的喜歡從未改變
這是我昨天所能看到最好得我一面
關于觀后感的作文300字篇7
當歷史的年輪壓過奧斯威辛,聽到的是男人的怒吼與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親的哭泣與孩子的驚恐。而今,奧斯威辛的天空湛藍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聳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這里的寧靜。
難道時間已將歷史風化,堅忍的猶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沒有!不但猶太人沒有忘記那曾經的苦難,德國人民也沒有忘記。每當猶太人紀念日那天,德國總理總是跪在營前,默默悔過。男兒跪地驚天動地,何況總理,而這又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沒有忘記。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任時間長河滾滾不息,他們沒有忘記。猶太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知道知恥而后勇,于是在諾貝爾獎面前,他們經常是勝利者。德國人沒有忘記,因為他們把昨日的罪過,當作今日的教訓,防止明日的錯誤。全世界的人民都不會忘記,因為和平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
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誰都不想讓奧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寧靜,但這也不會影響到我們記憶中的傷痕,它只會作為我們的一個和平的標志,以示警鐘長鳴。現在猶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也未曾將自己的歷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記憶。
古人云“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蒼溟”。猶太人正是憑著這一股浩然之氣,將心中的憤怒轉化為一股復興民族的決心。不要以為不聲不語的他們已將歷史忘卻,時間永遠不會使有些記憶風化,就像葉延濱永遠不會將荒野無燈的感觸忘記一樣,奧斯威辛也永不會講屈辱的歷史遺忘,即使時間不斷輪回。
那天,奧斯威辛警鐘長鳴;那天,猶太人民飽含熱淚;那天,記憶流經這和平的世界;那天,和平在向極端的功力者和道貌岸然的戰爭者宣判:勝利的鐘聲會在和平者的心中響徹整個胸膛。
時間永遠不會將奧斯威辛風化在記憶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