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
《跨過鴨綠江》這部劇滿足了中國觀眾對抗美援朝影視作品二十年來的期待,讓中國電視劇人完成了一個夙愿。那么你知道《跨過鴨綠江》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希望你喜歡。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1
10月19日,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筆者感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以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動力,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抗美援朝精神之燈照亮奮進新時代的道路。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引領航向的“指明燈”。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和堅忍不拔的精神。70年過去了,中國這艘時代巨輪也進入了新時代,回顧那段戰火硝煙的壯烈歷史,感悟志愿軍戰士那種奮勇拼殺、勇往直前的意志品格,我們就是要把抗美援精神傳承下去,把抗美援朝精神當作照亮新時代航向的“指明燈”,沿著英烈們用鮮血點亮了的精神坐標,一往無前、賡續奮斗。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凝聚力量的“聚光燈”。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偉大的精神總能凝聚無窮的力量。抗美援朝這件彪炳史冊的大事也正閃耀著無數英雄先烈的光輝事跡,構筑起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高地。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今天我們認真學習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和財富,匯聚起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精神力量。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偉大斗爭的“探照燈”。當前,中華民族正處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征途中。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毫無疑問在復興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這就需要我們把握住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意義,在銘記偉大勝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好抗美援朝精神這盞“探照燈”,勇于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始終要傳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激揚戰斗的精神,堅定奮斗的意志,勇于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為取得下一個勝利而時刻準備著。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2
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著維護和平、反抗侵略的使命,以前仆后繼、悍不畏死的英雄氣概,同朝鮮軍民一道,經歷了曠日持久、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今天,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進行著許多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斗爭,只有不斷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汲取奮進力量,才能在新時代譜寫出更壯麗的新篇章。
這一戰,告訴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無論是七十年前的抗美援朝,還是如今的抗擊新冠疫情,歷史和實踐都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值得人民依靠和信任的黨,為了祖國安定、為了民族復興、為了人民幸福,即使前路再艱再難,我們黨也定會不畏艱難困苦,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在為黨為民排憂解難的過程中,經風雨、見世面、強筋骨,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
這一戰,告訴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姑涝瘧馉幨菫樽鎳鴳?、為人民而戰。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從歷史進程來看,正是因為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我們黨才能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廣大黨員干部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無論什么時候,都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至上,激發奪勝的強大力量,書寫振興的精彩華章。
這一戰,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真抓實干??姑涝瘧馉?,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當時,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志愿軍將士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廣大黨員干部要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力量,勇于知難而上,善于攻堅克難,堅持腳踏實地,以釘釘子的精神干真事、干實事,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在啃硬骨頭和涉險灘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雄赳赳、氣昂昂,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3
最美不過那抹“紅”
爺爺是一名擁有70年黨齡的老黨員。兒時,我常常依偎在他的懷里,聽他講起戰爭時期那段段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那時,他胸口黨徽上的那抹“紅”便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深深扎了根;長大后,我跟隨著爺爺的步伐,懷揣著對心中那抹“紅”的崇高敬意,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學生黨員;如今,爺爺雖然離開了我,但我常常會想起他跟我講的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情景,那情那景鐫刻在我的腦海里、流淌在我的血液中、縈繞在我的胸膛里,是鞭策我矢志不移為黨奮斗終生的那抹“紅”。
那抹“紅”,是在革命戰爭中“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先鋒本色。戰爭是殘酷的,抗美援朝戰爭更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強調,“抗美援朝戰爭,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極其懸殊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碑敃r,中美兩國國力相差巨大,人數和軍事設備都相差甚遠,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奔跑,從一個指定地點到另一個指定地點。他們不知疲倦、不畏嚴寒、不懼子彈,但是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以身為盾的黃繼光、烈火永生的邱少云、向死而生的楊根思、丹心碧血的孫占元……他們用自己的先鋒本色詮釋了責任擔當。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無數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那抹“紅”,是在疫情防控中“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赤誠初心。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反復強調“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防疫斗爭驗黨性,危急時刻現初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數黨員干部挺身而出,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白衣天使逆行而上,寫下了“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愿書,公安干警立日夜堅守,立下了“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的軍令狀,社區干部沖鋒在前,許下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錚錚誓言。在病毒面前,他們以堅實的臂膀挑起了防控疫情的責任擔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的赤誠初心,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那抹“紅”,是在脫貧攻堅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滿腔熱血。脫貧攻堅是一項歷史性工程,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廣大黨員干部以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沖鋒在戰貧第一線,他們堅持用理論指導扶貧工作實踐,把黨的扶貧政策轉化為困難群眾的“致富經”;他們堅持向扶貧專家學、向基層干部學、向致富能手學,同時在扶貧工作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扶貧工作的方式方法,確保扶貧工作有實效;他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為群眾長遠發展、持續發展打好產業基礎,為群眾栽下“搖錢樹”,幫群眾拔去“窮根子”,讓群眾脫貧之后不再返貧。
那抹“紅”,很美,美得耀眼、美得驚艷。因為,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初心使命。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作文紙4
在央視一套播出后高開高走,不但收視率表現亮眼,在豆瓣上更獲得8.6分的超高評價。
《跨過鴨綠江》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制,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制。
該劇由董亞春任總導演,余飛任總編劇,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展現了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和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總制片人王雁接受了澎湃新聞的采訪,回憶起《跨過鴨綠江》創作過程中的種種,感慨道,該劇取得如此好的播出成績,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支持、主創的努力以及2500人的辛苦付出,是分不開的。
找最專業的人,干最專業的事
王雁回憶,自己是在2019年6月底接到《跨過鴨綠江》這個項目的制作任務,8月項目正式啟動。王雁表示:“這個項目交到我的手里,很幸運,要知道在我們國家有電視劇以來,沒有一部是全景史詩式來表現抗美援朝的,今天由我來負責制作,很榮幸。我不把它看成一個電視劇,它是70年以后,對那些為了祖國把熱血灑在異國他鄉戰士們的一個交代,它是英雄的贊歌。我希望呈現給廣大電視觀眾的,一定是一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在電視劇的歷史上能留下一筆的作品。我經常說,要找最專業的人干最專業的事兒。”
為了拍好《跨過鴨綠江》,主創團隊籌備期間整理了130萬字的資料,大家認真研讀史料、仔細對待每一個拍攝細節,大到一場戰斗設計,小到一封電報,都力求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比如毛澤東的菊香書屋是劇組參考大量歷史圖片和文字資料,按比例還原制作。書架上的書都是線裝書,書里的每一張書簽都由道具組人員仿毛主席字體手寫而成。劇中海量的作戰地圖,美軍所用地圖與志愿軍所用地圖各有不同,每次戰役地圖的圖標也有區別,即使這樣每一張地圖都請軍事顧問校對過。
《跨過鴨綠江》本來計劃2020年1開機,先拍冬天雪地里的戲,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襲來,延緩了開機。直到2020年6月底項目重啟,按照被告知的播出時間,“我們了解到,牡丹江往年11月才有雪,按拍攝期100天算,必須8月15日開機, 11月25日關機,幸運的話可以在拍攝末期把雪里的戲拍了。這樣籌備期50天,整個后期時間只有15天。”因此將《跨過鴨綠江》的后期流程前置,與劇集的拍攝同步進行,并主持召開了30多人的后期流程協調會,會上要求“不但要邊拍邊剪,調色配音特效都要同步進行。保證拍完的時候,差不多完成定剪”。據王雁說:現在項目做完了,所有后期的人員都覺得后期前置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決定,它不僅可以使拍攝周期簡短,還最大程度調動了各后期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增加了他們的參與感。
重裝設備的提前制造也是保障了劇組順利開機的重要環節。4架道具飛機,9輛坦克裝甲車,1000余支各類道具槍械,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角色,4萬多群演,500多人美術置景團隊,子彈打了8萬余發,重新搭建了中南海、克里姆林宮、白宮……如此驚人的投入,都是為了成就《跨過鴨綠江》全景史詩式的呈現方式。對此,王雁表示,以這樣的宏觀視角來呈現,是要站在尊重歷史的角度上,全方位地來讓觀眾,了解這段歷史。
“我們在《跨國鴨綠江》里表達得很清楚,中國人民一直都愛好和平,不想打仗,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只想要建設新中國。美國當時好像年鋼鐵產量是8700萬噸,中國的鋼鐵生產量只有60萬噸,相當于中國4億多同胞,每家打一把菜刀的鋼都沒有。我們在千瘡百孔的情況下,打還是不打?尤其是美國的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在這樣的前提下,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當時在反復思考,艱難的抉擇,最后就是一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才決定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要抗美援朝。我們這個劇的前7集就是圍繞這個問題在展開?!?/p>
真正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王雁回憶《跨過鴨綠江》的拍攝過程,其中所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霸谀档そ臄z遇到了臺風和連日的陰雨,道具坦克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得特別困難,只能是每天拍攝前用數米長的卡車運到現場,再用吊車給吊到拍攝的位置,光是運輸,在那種泥濘的路況,道路很窄的情況下,就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東北緯度高,冬天天亮得早黑得也早,天一黑,冷得手都伸不出來,拍攝時間很短,劇組經常半夜一兩點、兩三點就要出發,天一亮就拍。就這樣一天只能拍攝不到10個小時。
后來,牡丹江的溫度降到零下十幾度,拍攝就更不容易了。“包括我們挖戰壕都很難的,土都凍上了?!蓖跹慊貞?,拍冰雕連的時候,演冰雕連戰士的演員們,拍每一條都要屏住呼吸30秒到一分鐘,因為一呼吸,在極端嚴寒的環境下會呵出霧氣?!半m然演員們是穿著棉襖棉褲,但趴在雪地上一會兒,就還是會凍得站不起來。想想我們的演員還是穿著棉衣棉褲,有的里面還有羽絨服,當年的志愿軍戰士們呢?零下幾十度,穿得那么單薄?!?/p>
王雁表示,拍這部劇,主創們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禮?!八麄冋嬲惺艿搅藨馉幍臍埧?。覺得先輩們太不容易了。拍之前,他們都說我們《跨過鴨綠江》的拍攝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說,我們就能把它完成,70年前我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用步槍、刺刀、手榴彈敢于與敵人的飛機、坦克、大炮抗衡,敢跟16個國家拼刺刀,今天我們只是拍一部電視劇,有什么完不成的?”
據悉,《跨過鴨綠江》整部劇有近50000個炸點,大量驚險萬分的爆炸戲,是劇中壯烈戰爭場景最關鍵的視覺元素。王雁表示,對于劇中的戰爭場面,他和導演董亞春達成一致觀點,就是要突出一個“炸”字?!皵橙擞酗w機、坦克、大炮,炸的是什么?炸的是我們年輕志愿軍堅守的陣地?!边@是全劇非常讓人震撼和心痛的場面。
王雁介紹,《跨過鴨綠江》組織了一個專門的特技拍攝組,單這個組就有100多人,7臺攝像機,“我們整個劇組總共20多臺攝像機,5個組,每個組平均四五臺,但這個組就7臺?!贝罅康膽馉幒捅▓雒?,如果用后期特效去做,一是難度高,二是非常耗時。還是實拍能比較高效便利的解決,特技組專門拍戰爭中的特技素材,“白天炸晚上炸,冬天炸夏天炸雪天炸,炸車隊,炸坦克,炸火車,炸大橋,大炮打,飛機轟。整個特技組,任務量非常龐大艱巨。但是這個特技組替我們整個劇組解決了很多危險性問題,也提高了拍攝效率,7臺攝影機,一次爆炸拍下來,近景、遠景、中景、全景鏡頭都有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朝鮮戰爭的結果奠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也是朝鮮戰爭的結果,保障了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平穩度過了它的襁褓期。這場戰爭的殘酷和激烈程度令人不堪回首。也恰恰如此,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才更應該銘記這場戰爭。今天的和平與發展來之不易,拍攝這部影片不僅是給全中國人民看,也是給世界上熱愛和平的人們來看。”王雁這樣說道。
被問到最想通過這部劇傳遞給觀眾什么,王雁表示,想通過這個片子表現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不畏強權的愛國主義精神,包括他們的鋼鐵意志和堅定信念。同時,他認為,抗美援朝先輩們的精神,并沒有與時代脫節,并沒有被當代年輕人遺忘?!懊恳粋€時代,年輕人都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中流砥柱?!?/p>
王雁說:“我們回顧歷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崇尚英雄,歌頌英雄。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優秀,比如說90后00后,這次抗擊疫情,這些年輕人快速地成長起來,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承擔了既危險又艱難的工作。每一個時代,從兩彈一星,到抗美援朝,到中國制造,到北斗導航,這些了不起的歷史背后,都有年輕人的身影。雖然時代在變,時代的主旋律在變,但每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和每一個時代年輕人向上的、奮進的決心,其實是不會改變的?!?/p>
跨過鴨綠江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