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黃大年》觀后感
《少年黃大年》真實還原“地質夢”在少年黃大年心中的孕育過程,生動講述了少年黃大年在條件艱苦、科技落后的時代背景下,依靠理想信念和刻苦努力,踏上大學求學、追求理想之路的故事。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少年黃大年》觀后感【9篇】,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1
今天晚上,我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觀看了話劇《少年黃大年》。看完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黃大年是我們南寧人。這個話劇講述的是他高中生和在工作情況。為全國人民學習黃大年精神提供了機會,我為我們南寧有這樣優秀的人才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雖然他已經逝世,但他那全心全意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間。激勵著我們努力學習。
“我的理想就是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的地質事業多做貢獻……”他的話語一遍遍的回響在我的耳邊。這些話看似平凡,卻把他對黨,對祖國無限的熱愛,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表現的淋漓盡致。全劇通過生動有趣的細節,的語言,再現了一個沖明,熱情,果斷堅定的少年黃大年。
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不斷探索。才能有更多的"黃大年”出現,讓黃大年精神永存。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2
今天,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話劇《少年黃大年》。精彩的劇情和濃濃的愛國情懷讓我熱血沸騰,演員們的表演讓我如同身臨其境一般,黃大年的事跡深深感動了我,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黃大年,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少年時期的黃大年,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他不畏險阻,刻苦鉆研;少年時期的黃大年,閃亮著中國青年的光芒,他講義氣,有擔當,敢闖敢拼。
他像太陽一樣照耀著同學們,他將自己的夢想融人中國夢。鐵眉擔道義,赤心報國家。他讓全世界知道,這,就是中國科字家,這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
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是中國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英雄先烈和一代代中國人努力奮斗換來的。
今天,祖國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上,光榮的使命落在我們肩上。向黃大年學習,全體青少年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3
帷幕緩緩拉開,里面是一間明亮的教室,幾位學正搞弄著自己的實驗品——一臺收音機。教室里的擺設,讓我們仿佛回到了那個剛剛誕生、朝氣蓬勃的20世紀70年代的新中國。
這部話劇描述著一位有著杰出貢獻的物理、地質學家的青年時代,他就是那位“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黃大年教授。他在英國學習了各種技術,成為了該領域的頂尖專家。回國七年,他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全部奉獻給了祖國,并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研發了各種設備,填補了中國技術上的空白。
在他的學生時代,誰都不可能預測到他光輝的未來,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勤奮好學。在這部話劇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對學習的熱情,更感動的是他對夢想的堅持與不斷奮斗。即使工作再難,他也從文放棄過,懷著一腔熱血攻堅難題。
就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困難的磨練,他才能成長為一個偉大的人。
如果說,英雄的劇本與平凡人的劇本有些不同,我想那不僅是因為英雄的生活多么精彩、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實現了我們實現不了的夢想。這個世界是一個大舞臺,在許多戲碼之中,你可以任意挑選一個,你會選哪個呢?
我會對自己說,我肯定會選那一個不平凡的、甘于付出的那一個。“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奮斗吧,新時代少年!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4
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學習黃大年,要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要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更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
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他在英國旅居了18年,但英國畢竟不是中國,身處的那片土地不是他的祖國,他的心中依然牽掛著并且關注著中國。于是,在聽到祖國的召喚后,他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這才是他的國家,才是他熱切盼望的土地。當時,甚至有外國媒體報道:“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100海里。”可見黃大年同志在科學界的地位與重要性。可是這些都比不上祖國在他心頭的地位與重要性。
黃大年同志的歸國,開啟了國內深地探測關鍵裝備攻關研究的新時代。黃大年是滿載著榮譽歸來的,可回國后他并沒有享受安逸,而是投入大量精力到工作中去,并組建了全國優秀科研人員團隊。因為他知道,他是帶著責任與使命回來的。他致力攻關的“航空重力梯度儀”在國家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可是西方對中國卻實行最為嚴格的禁運和封鎖,一切都只能依靠中國自身。5年間,黃大年從不放棄任何努力,他的項目也因此匯集了數百名來自高校和中科院的優秀科技人員。2016年6月,黃大年作為首席科學家組織的“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項目”通過了評審驗收,中國用5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的`路程。國際地球物理界為之驚嘆:中國進入“深地時代”。
報效祖國才是最大的成功。當我們去評價成功的時候,一些人可能更看重個人的得失。黃大年同志則認為,作為高端科技人員,應該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報效祖國更有價值。對于“為什么回來”這個問題,他給出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情結”,是因為他惦記著養育他成長的這塊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需要很多很多像黃大年同志這樣充滿愛國情懷的優秀人才回來參與建設。黃大年同志對祖國充滿信心,也更希望祖國越來越好,所以他回來了。回國后的黃大年,正如《人民日報》所評價的,“像陀螺一樣不知疲倦地旋轉”。回國7年的時間中,他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出差,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2點。這份堅持,這份毅力,究竟是為了什么?不僅是一名科學家對科學的崇高追求,更是一名中國人對建設國家的熾熱之愛。
2016年11月29日,黃大年暈倒在飛機上,手里還死死攥著筆記本電腦。他醒后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是不行了,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里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個人危難之際,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國家利益,這是一份怎樣的情感,其中又飽含了對祖國多么深厚的感情?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途中,正是一位又一位像黃大年同志這樣優秀的科學家,我們才不斷追趕并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壟斷”。這些科學家們淡泊名利、甘于奉獻,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為中國的建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他們是時代的英雄,不應被我們遺忘。他們是愛國的典范,也應被我們銘記。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5
與老師、同學一起觀看的少年黃大年話劇,我的感受頗深,且深受啟發。作為當代青年,生于太平盛世,風華正茂,理應學習黃大年胸含大志,篤行于微的精神,格盡職守,無懼困難,無畏拼搏,做好每一件事。有如今天的中國,都是先輩們懷揣著他們自己的夢想,一步步走出來的。他們的夢想很簡單,只是想讓中國變得更強大。
黃大年同志就將他的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將個人的夢想融入中國夢中。不僅僅只有他們為國家作出貢獻,值得我們學習,黃大年對待朋友、同學情深意長,尊敬師長,對老師、父母從不撒謊,實事求是,有錯必認。不管是黃大年,還是如今演繹著他傳奇故事的演員,都是他們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的過程,就如同政治課上所說的那樣“少年有夢,不應止于心動,更要付諸行動,努力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梁。”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6
今天,我和我們班的同學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觀看《少年黃大年》話劇,感觸很深。
話劇為我們真實講述了黃大年高中生活和在地質隊工作的情況,展現了黃大年從小對知識的渴望、對自己嚴以律己,對學習認真刻苦,對科學精益求精、刨根問底,對友情珍惜的高尚品格。演出過程多處響起雷鳴般掌聲,久久不能停歇,大家都被少年黃大年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深深感動。
我也深深被黃大年從小立志探索“地下千尺,黑褐色的煤層下埋藏著什么”的精神、“再危險,也要把數據和儀器保護好,帶回去”的工作責任心感動,看完后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今后我要向黃大年學習,學習他熱愛祖國,從小立志,努力學習,為夢想而奮斗,做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7
《少年黃大年》以黃大年1973年進入附城高中(現“貴港市港北區高級中學”)為故事起點,講述了高中時期的黃大年與老師、同學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的父母對他心中地質夢的啟迪。高中畢業后,黃大年如愿成為了一名地質工作者。地質隊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再苦再累,再難再險也從未黃大年退縮。黃大年用自己的方式寫就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書。
整部話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高中時黃大年的班長應家庭原因不得不退學,送離班長前,黃大年和班長一起奔跑在操場上,一起高呼“這世間只有青春和理想不可辜負!”。是啊,青春,是我輩最寶貴的財富;理想,是我輩前進的動力。我們應該以青春之軀報國,用理想照耀中國,正如黃大年所寫:“振興中華,乃吾輩之責!”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8
昨日有幸去到廣西藝術學院觀看話劇《少年黃大年》。驚嘆許多,感觸許多。
演員精湛的演技,讓我看到了一個充滿少年意氣的黃大年。不論是課堂前與同學們討論地質問題,還是半夜溜入實驗室做實驗,這些都是一個少年,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留下的一個個腳印。我想,也許正是他在少年時就有的這種科研精神,才使得他在未來獲得了成功。
還有一處,也是讓我十分觸動的。是莫大爺講起他在抗美援朝時的經歷,他刻骨銘心的經歷,教導了黃大年等一群少年,也教導了我。我也是這個新時代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覺得我也應該像他說的那樣,在風華正茂時努力學習,在未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黃大年與蘇小剛在地質勘察時的驚險經歷同樣讓我觸目驚心。這么陡峭的山峰,這么濕滑的地面,兩個人就這么走著,實在讓人為他們捏一把汗。他們那樣拼盡全力的拿回記錄本。我想,也許那就是暴風雨中的一道光。他們為地質隊,為祖國貢獻了許多,就像蘇小剛說的一樣,他這一輩子值了。這輩子能為人民,為祖國做出點貢獻,也不枉來一趟人間了。
黃大年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一步步的朝著夢想前進,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斷前進。少年有夢,不應該止于心動,他用努力和汗水將夢想變為現實。
這,或許就是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光的方向!
《少年黃大年》觀后感9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2009年,優秀共產黨員、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結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后,毅然放棄優越條件選擇回國,為了科學事業后繼有人,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國家重要領域尖端技術的發展,他不計名利、殫精竭慮。他“什么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一個人應該怎樣愛國、怎樣報國,如何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黃大年的“家國情懷”為我們樹立了價值航標和光輝榜樣。
在黃大年短暫的58年生命歷程中,始終澎湃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始終踐行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這是他在入黨志愿書中寫到的內容,既是人生夙愿,也是真實寫照。
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是“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我們學習黃大年,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拒絕精致利己主義、個人主義,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愛國轉化為實干擔當的不竭動力;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勇于奉獻、敢于擔當、善于作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踐行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鞠躬盡瘁、不計得失,把個人價值寄托在對國家和人民的大愛與奮斗中,擔負起職業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