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
一次平常的家訪,一份不平常感動。從這次家訪中,我們感到這一次家訪來得太遲了,為什么我們沒有更早地發現有些從特殊家庭出來的孩子,為什么我們沒有更早地讓有些人得到學校的溫暖。是我們的家訪有太多的蜻蜓點水,還是他們的遭遇從來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難道就因為他們是一個所謂的差生嗎?
這次經歷也讓我對家訪這個曾經走過堂式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今天的家訪,我們應該訪什么,怎么去訪?以前的家訪很多是秋后算賬式的,是向家長告狀,反映學生在校的不良表現的?;蛴芯褪窍蚣议L展示優秀學生的成績,以博得家長的一番夸獎,美其名曰是工作訪問,可實際是功利訪問。
帶著感情,改變心態,改變方式,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天的家訪工作。
家訪要多以私人身份進行。私人身份比較容易讓家長親近,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以前我們教師的家訪都是以工作身份進行,這讓學生害怕,也讓家長敬畏,不容易實現零距離交談,無障礙溝通。家訪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以私人身份進行,能讓我們和家長之間溝通的距離縮短,就像兩個普通人拉家常似的,讓想要了解的問題在自然中切入。切不可進門就提關于學生的事情,不管好還是不好的,都不能,因為這樣會使談話的氛圍僵化,不利于我們實現全面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目的。私人身份還能讓我們更好地和學生及其家長保持一個通暢的聯系機制。
不要有事才家訪。傳統的家訪讓家長感覺到,老師來了,一定沒有什么好事;也讓學生知道,老師走了,一定沒有什么好結果。這就會使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不可能融合到一塊,形成育人合力,沒有溝通就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所以在家訪要注重家常式的聯系,親戚式的走動,防微杜漸,將教育的時間前移,這樣一來,到真正有問題了,也能更好與家長達成一致,取得充分理解和信任。平常的家訪可以和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幫助一些親子關系不好的家庭,改善親子關系,以使家庭教育沒有阻力,也能促進學校教育的'思想在家庭中得到延伸。現在很多的學生在校和在家完全是兩副面孔,這就要求我們更要注重平時無事的家訪。
常帶一顆父母之心去家訪。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好孩子,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得到老師的夸獎,這都是人之常情??淙酥优鋵嵕褪窃诳淦涓改?,所以我們在家訪中,對學生應以正面鼓勵為主,多肯定少批評,每一個孩子都是會有他閃光的一面。特別是不要指責父母在教育方面的過失,而要以商榷的方式進行交流。為師者關鍵在于要能理解學生,所謂“理解學生,教在心靈”,一個成功的師者,就是要能在家訪中體現出“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這樣,就能讓家長感受到你是真正地愛護關心他的孩子,家長也就能信任教師,對教師的教育也會更加支持與理解。
積極體驗特殊家庭學生的成長歷程。對一些特殊家庭出身的學生,我們的家訪工作重點就不一定是針對學習了,而要更多地關注他們的家庭生活,還有他們的情感世界。有的學生來自單親家庭,有的來自困難家庭,還有的來自組合家庭等等。這些家庭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性格缺陷,他們要么有過激性格,要么有自閉心理,或是自卑等不一而足。家訪中若是我們單一指向學習成績,只會讓他們的這些缺陷更為嚴重。若我們能以一份真摯的同情之心,以一顆善意的理解之心,去傾聽家長和學生的訴說,讓他們積壓的話語有一個釋放的機會,不管是對這個家庭,還是對當事的孩子都是一次希望的開始。有了希望的生活才會有奔頭,有了奔頭的家庭才會有陽光,有了陽光的孩子才會有健康的前途。
教師家訪一定要帶著一顆愛心下去,有了愛心的教育才會撼動心靈,這樣我們作為教師才不愧為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2
作為老師,家訪是必要的工作之一,但是近幾年特別是網絡的發展,到學生家去走訪的家訪形式逐漸被電話、QQ、微信等平臺聯系所取代,本學期的教師大走訪活動把最初的走訪形式重新啟動,但是走訪之后才猛然發現和原來的電話交流有些差距,效果也是截然不同。
教師的咄咄逼人
作為老師總是語言咄咄逼人,這是我的感覺,學生學習不好,就是家長管理沒有跟上,該簽的字沒簽、不該錯的題錯了、該做的作業沒做……,家長是用來干什么的,對自己的孩子一點都不負責任,工作再忙都不能抽出點時間過問一下孩子的作業嗎,比總理還忙?都有工作怎么就你沒時間管孩子?……老師的疑問一大堆,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三年級一班小澤的家,前腳進門,后腳真不知道放在何處,因為無處可放,一張床占據了本來就不算大的房子,一片狼藉,也沒有一張像樣的桌子,姑且算桌子吧,因為有四條腿上面一個板子,上面有一些剩飯,我的心涼了半截,如果是我也沒心學習,要先活著,此時我理解了小澤為什么這么邋遢,為什么不寫作業,爸媽離婚了,爸爸為了生計常常在外,晚上回家一般都十點以后了,孩子已經蜷縮在一角睡著了,晚飯啃個大饅頭。沒有家庭溫暖的孩子本身就容易失去信心,處處自卑,怎么辦?先解決學習問題還是先解決溫飽問題?,此時我對杜金澤的爸爸已沒有了任何埋怨,只是一味地鼓勵他會好起來的,一卻都會好的。
家長的&39;無助與無奈
小昊是一名很特別的學生,性格相當倔強,平常都不走尋常路的,比如老師說請同學們坐正,眼睛看黑板,他這時非不看,而且故意出個樣給你看看,起立回答問題從來沒有站直過,上課愛瞎戳起,周圍的同學都被他得罪光了,沒人愿意和他合作,但是英語課又需要很多同伴合作學習,怎么辦呢,家訪了解一下,原來小昊從小跟奶奶長大,從不聽爸爸媽媽的教育,對他們也不親近,我行我素慣了,沒想到把這種習氣就帶到學校,看起來要想取得家長的支持,家庭教育得跟上啊,要不然徒勞無功,于是跟小昊的家長提了幾點教育的建議,讓他先試試,有一天突然發現孩子的臉上出現了五個明顯的手印,一問才知道被爸爸打的,我問孩子,打過之后知道錯了嗎?李明昊頭一扭回了我一句“哼,我沒錯,他憑什么打我”,我立即打電話和家長溝通,原來還是爸爸一是沒有忍住,感覺自尊心受到挑釁,看來這樣的學生家長要學習的功課有很多,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比如嘗試做孩子的榜樣,取得孩子的信賴,當然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也是做家長的永恒的課題。
作為一名老師有很多很多的無奈,我想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家長,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的成長更快的走上正軌,看來家訪也是老師永恒的課題。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3
家訪時間:
3月25日下午放學后。
家訪對象:
魏家村魏曉宇的家長和魏振宇的家長
家訪內容:
第一家:“大爺,您的孫女魏曉宇最近在家里表現怎樣?”“她比以前懂事多了,放學后,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她完成家庭作業并把她當天所做的家庭作業給我看。雖說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做得是否認真。做完后還主動幫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時掰花角子掰到十點多鐘。講話也比以前有禮貌多了,原來她講話是“吼”出來的,現在可不同了,隔壁的幾個學生都說劉老師可把她們哄得團團轉,很有一手啊?!睆埓鬆斦f。
第二家:“大爺,您的孫子振宇在家里嗎?”“哦,劉老師來了,請到家里喝茶,他在房里做作業呢,是不是他惹你生氣了。”老大伯說?!皼]有啊,他在學校里很聽話的,比開學初用功多了,數學第一單元考了90分。今天,我想請您以學生家長的身份談談對我們學校、老師有什么看法或建議?!蓖趵蠋熣f。魏大爺說:“近幾年,特別是今年你們開始家訪以來,群眾對你們學校、對老師好的呼聲大有提高。恕我直言,以前有的家長總是說這說那。說學生回來沒有作業做,孩子們到處玩,我們管不著;打他,他不怕,說他,他不聽,真是無可奈何。只找我們借買學習用品之名要錢買玩具,上游戲室,成績談不上。我的體會:
回來的路上,倆位老人的話讓我思索良久,尤其是具有代溝的祖孫住在一起,哪有共同語言去交流,哪來涓涓細流去滋潤。除了每天幾個硬幣打發他們外,就是一日三餐保冷暖;若娃們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成了他們的“替罪羊”。其實,每個學生在校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時間都是相同的,智商也相差無幾,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取決于他們在課堂上是否用功之外,而家庭環境如何和個人學習習慣怎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走進每個學生家庭,具體了解他們的家庭所提供的教育環境,然后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家訪心得
家訪時間:20__年4月6日
家訪對象:李家村李龍斌
李龍斌是一個十足的問題學生,十分愛動又調皮,幾乎每節課都做小動作,學習上也很粗心,回家作業錯誤率很高,有時還有不做和少做的現象,讓所有任課教師都感到頭疼,經常放學不回家走同學,甚至說謊話騙老師和家長。今日去他家突然造訪,一是了解他最近在家的表現,二是向其父母匯報一下他在學校的表現,三是共同商量一個幫助他改掉缺點的辦法。
家訪過程:我剛走到門口,他母親就看到了我們,熱情的將我迎進屋??蛇€未坐定,主人開口便問:“是不是李龍斌又在學校里惹事了,犯了錯誤了?”我們笑著告訴家長只是來了解他在家的&39;學習情況。對于我的突然到訪,孩子表現出少有的興奮和緊張,這種興奮不是往常的外顯暴露而是表現出一種強制的內斂。他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不再有課堂上沒完沒了的話,不再有不停歇的小動作??吹綄W生的樣子,我馬上意識到了他內心的惶恐和緊張。于是我決定先抑后揚,我和他母親聊起了李龍斌的一些優點,并逐漸把話題轉移到了他在家的表現、在校的表現。當他母親聽到他在學校的表現時,十分惱怒,但似乎也有些心理準備,畢竟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們和他母親一起分析了原因:一方面由于以前基礎就比較差,所以學習興趣不濃;另一方面自制力較差,而家長對其也比較放任自流。對此,他母親表示今后要加強對他的約束和引導,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并對我們賦予了極大的信任。
家訪反思:
“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的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們的責任感,我們感到肩頭的擔子又重了許多,我想對學生們說:“你們怎樣來回報父母的這份愛,你們知道自己身上有著父母怎樣的期待?。∫獙W會感恩,學會做人!”這次的家訪使我很感動,特別是源自家長的那份信任,那份發自內心的渴求和敬意。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做一個不向后進生妥協的老師,嚴格要求學生,就為了我的學生能成為走出校園的合格產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廢品。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4
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我和其他老師對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家訪,感受頗深。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了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詳細的記載,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家訪能加強家長老師互相信任。通過向學生家長講述了我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成果等基本情況,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了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同時,我們也多棱角的認識了學生,了解了很多在學??床怀鰜淼臇|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現在的學生家長年齡都在37—45之間,他們本身受教育的程度相對高一些,因此他們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并講究教育方法,經常幫助克服學習上的困難,這對學校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在家訪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少,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更加寵愛,使得學生在生活和行為習慣上較為放松,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
二、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成了驕縱的心態,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三揀四、愛耍脾氣等不良行為,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39;難處。當我們在家訪中交談起這個問題時,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容易一下子進入另一個誤區:希望一下子能解決問題,企圖一勞永逸。
三、家庭教育環境未能與學校教育環境協調一致。父母雙方教育觀念和方法不一致,導致孩子有空子可鉆,言行不一。
家訪后也使我有了很多思考:
第一,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細致了解,與家長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強了社會,家庭,學生的聯系,了解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了解了學生的個性與想法,加強了師生感情,對以后的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家訪使我們了解了家長對子女的關切與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學生家庭的困境,增強了我們的責任感,也讓我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工作。
第三,交換訪談方式,為家訪工作增加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特點、個人閱歷、經濟狀況、文化素質、思想修養、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作為班主任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第四,家訪也給教師上了一課。因為一個學生在班上不過是幾十分之一;而在家里,卻是家長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訪時的交談中,深深體會到家長的期盼,深感責任重大,對今后的工作絲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五,家訪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身體的發育,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總之,家訪工作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深知:家訪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我愿本著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奉獻愛心,努力做一個稱職的老師,不辜負家長和學校的期望。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5
20__年7月4日這一天中午,我們踏著輕快的步伐,和著孩子們歡快的歌聲,走在熾熱的大地上,我們自己期待著和每個孩子的零距離交流,期待著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孩子的未來,讓自己不再是一名教書匠,而是一名和藹的老師。
這一天,我們幾經周折,而且經過自己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對每個班級的學生即如自己已經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特性,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過我自身的努力,家長們也了解了我們的工作。所以我積極的展開了教師家訪的工作的第一件事——去學生家家訪。這次,我們的家訪主要是針對家長,通過與家長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孩子,了解我們農村孩子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也了解家長們眼里的保亭教育現狀。與其同時,針對每個孩子,我向家長們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讓孩子們自己總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然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更加明朗,豁然開達。
家訪過后,我自己也反思,因為在我的印象里,農村的家長都會很特別重視自己孩子的學習,同時也說明我們社會的歷代人的艱辛,也更好的讓孩子們自己已經讓他們對山外的世界充滿向往,而且每位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異的緣故吧,家訪的過程中并沒有出現我所想象的情況。我們每到一位學生的家,不管多忙的家長們都以農村特有的方式熱情的迎接了我們。教師,家長,學生在一陣寒暄過后,我們自然便進入正題,開始探討孩子在家的家庭教育,這時的氣氛就明顯不如前面了。經過我的觀察,我自己感覺到家長有兩支,其一是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負擔起孩子的讀書開銷,而且家長會為孩子們作出額外的投資;還有大部分是家庭條件較差,心里想著孩子的未來卻是沒有辦法付出太多,而且會讓自己的孩子參加家長做很多的農活。我感覺到,理論上對于前者,家長的付出挺多,但是關注、監管力度不夠,他們的心思并沒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相反會比后者少。因為他們或許或多是自己認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就夠了,其實不然,因為自己的孩子還小,不知道重點應該放在養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后者,他們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擺脫艱辛,過上幸??鞓返娜兆?。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只能是在一邊瞎操心。
在家訪過程中,自己也希望孩子們可以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也希望家長可以更重視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們現在還小,尚處于養成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多注意這個問題。
家訪后,我自己感覺到——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崎嶇,再泥濘都會有路。因為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欣然接受。自己記得有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孩子們,加油吧,未來的舞臺還在等你們上演精彩的節目,孩子們,加油!未來的世界屬于你們的!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6
從X月13日開始,我和雷蕾老師對我們班的孩子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集中家訪,這次家訪我的感受頗深。
我首先感受到走進家庭面對面交流與電話、微信、QQ溝通效果的差異。在網絡高度發達的自媒體時代,雖然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便快捷,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只見文字不見表情的溝通,受時間、溝通對象的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溝通障礙,甚至產生誤會。這樣的交流缺乏溫情和深度。入戶走訪的&39;古老方式有著現代便捷的溝通方式不能替代的優越性和有效性,這種面對面的促膝交談,老師和家長可以敞開心扉,從生活到教育,從家長到孩子,從家庭到學校,避免了單刀直入,家長從心理上接受并認同,進而積極主動配合,達到家校攜手,共同發力,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多種方式加強家校聯系,尤其要做好入戶家訪工作。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有的家長說孩子在校和在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在家任性,不好好寫作業,不做一點兒家務,說話不文明,而在老師眼里的孩子卻是大方懂事,語言文明,樂于助人,勞動積極,與同學能和睦相處,這也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共同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的表現判若兩人?又如何能使讓孩子把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帶到家中?在與家長深度溝通后,我們找到了癥結所在:家長太溺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他們勞動能力低下,缺乏為他人著想的意識。家長表示以后可不能再嬌慣孩子了。家長的醒悟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辛苦一回,值了!
在家訪中,我們向家長介紹了藍田教育取得的成績和學校的新發展,也跟家長們分享了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簡單知識。每一位家長對我們的工作都表示了由衷的理解和支持,家長們普遍對學校開展的社團活動、安全教育、研學活動等各項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對老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所付出的心血表示感謝。有的家長明確表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希望老師多在學習上指導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也及時跟別的家長進行了分享……他們的理解和認同,感激與信任,讓我們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每個孩子在班級中只是六、七十分之一,但對于家庭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百分之百!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完成校園里的教書育人,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主動同家長多進行溝通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信任,積極合作,結成一個家校互動的教育聯盟,共同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我們攜手前行!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7
我的兒子余宸傲是北街小學六(1)班的學生,家訪家長心得體會。11月12日,他的班主任王少國老師專程到我家進行了家訪,我們談了很久,我收獲很多。
王老師一方面介紹了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詢問了孩子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作為家長,我對學校組織這次“訪萬家”的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對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謝!
一直以來,學校老師給了余宸傲親切的關懷和諄諄的教誨。這次王老師稱贊了他的一些優點,讓我們為孩子的優秀表現而倍感欣慰。當然,王老師也直言了他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課發言不積極,做作業和考試時容易犯小錯誤,作為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上不夠大膽,等等。這些讓我們意識到平時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放松了要求。今后要配合老師,發揮家長應有的作用,提醒他少犯錯誤,鼓勵他在班級工作中以身作則,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
王老師還詳細地詢問了余宸傲在家的作息時間,看他是否在家及時做家庭作業、自學、閱讀課外有益書籍,是否幫助做家務等等,我們都如實相告。王老師肯定了我們的一些做法,也對我們因工作忙而陪孩子時間少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我們一定配合老師,做好家長應該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保持家校聯系,全面提高他的成績和能力,經過這次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王老師關心學生不辭辛勞、樂于奉獻不受回報的精神令我們十分感動。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老師們每一次愛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樣滋養著他們的心田。這次家訪活動正如: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關于老師家訪的心得體會篇8
在家訪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生活中屬于沉默寡言類型,有些特別喜歡玩,在學習上的問題很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上課經常做小動作、講話看小說,影響別人聽課,學習自覺性較差,作業不及時完成,時刻需要老師監督。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
與家長的交談中得知,一般學生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于上班,無暇顧及孩子。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對孩子學習習慣的教育,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思想品德的優劣、行為規范的養成采取的是不加過問或放任自流的態度,還有些家長也沒時間督促孩子看書或檢查作業,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溺愛包容,因此學生在的學習習慣不能很好的養成,使得老師和學校的教育暗淡無力,使得學生對學習越來越缺乏主動性。這樣的家庭對孩子根本不存在教育,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家、校、社會三結合。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幸我們學校的老師及時進行了家訪,對家長“曉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長認識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愿意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雖然每次家訪途中苦不堪言,但家訪讓我對學生后了解了更多,對家長了解了更多。讓我發現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環境??梢哉f每個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能成材。總之,家訪讓我走近了學生,走近了家長,彼此縮短了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