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頌歌觀后感
寫觀后感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如何寫出優秀的圣誕頌歌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圣誕頌歌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1
羅伯特·贊米基斯的圣誕情結又一次作祟,這次他不走《極地特快》里童真純美的圣誕路線,而是搗鼓出這樣一部陰冷怪誕的《圣誕頌歌》,繼續編制他的銀幕圣誕夢。
和《極》里可愛俏皮的孩子們與憨厚善良的列車長搭戲不同,《圣》里他選擇鷹鉤鼻守財奴為主角,講述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影片始終彌漫在倫敦陰暗的色調之中,絕大多數劇情都在恐怖片的氛圍中進展。《極》請的配音演員是贊米基斯的老搭檔湯姆·漢克斯,他聲音和他本人一樣踏實可信;而《圣》則啟用金·凱瑞和加里·奧德曼搭戲,一個怪誕無邊,一個反派經典,完全和前者走相反的路線,一種有別于《極》的成人化。導演應該清楚:“只有足夠的冷酷陰暗才能襯托出最暖人心的溫情?!焙芨吲d贊米基斯這次沒有繼續走向犬儒的極端,雖然這仍然是一部不掉血肉不痛不癢的圣誕季商業片,但至少不專屬小孩了。
這部根據狄更斯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似乎給我們提出兩個終極問題:
1.是否經歷過死亡或大難,才能懂得珍惜生活的幸福?
2.回顧一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究竟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想要的?
當我還是中學生時,羅伯特·贊米基斯的圣誕前作《極地特快》中僅僅一首“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就把我感動得流了淚,如今讀研的我看過《圣誕頌歌》依然有那種觸動,卻不那么深了。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2
懷著滿滿的期待把《圣誕頌歌》看完了。
失望。
請原諒我這個土人一向不愛關注電影。這么晚才看。
偶然看到這部片子是在豆瓣亂轉,看到海報上Scrooge那張臉立馬像被點穴一樣動彈不得。
一向不愛回憶,一旦回憶起來卻要命。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家里剛買了VCD機。
某天老爸上班時間突然回來,匆匆把一個袋子遞給我接著就走了。
傻呆呆的我打開袋子一看,是三張VCD。
第一個就是2d動畫版的《圣誕頌歌》,碟封面上寫的是《小氣財神》。
關于這個還有個冷笑話= =話說年幼無知腦子還小的我一直把這個讀成 《小氣財,神》。
納悶了n多年,這個神的名字好怪,怎么叫小氣財。
后來到高中,有天打掃衛生,收拾碟柜翻出了這張碟,看到名字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頂。。
原來丫的正確讀法是《小氣,財神》!
雖然過了這么多年,但是那部動畫的大部分鏡頭還可以清晰的記起來。
不是我記性好,這個人有嚴重的失憶癥。而是小時候翻來覆去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每次有小朋友去我家玩我都拿出來獻寶一樣給人家看。
當時一起買的另兩部動畫也很經典,依稀記得是有個米奇的真假王子,還有個是關于無頭騎士。
但最喜歡的就是《小氣財神》。
整部動畫很溫馨的感覺,敘事也非常流暢。Scrooge那個小老頭兒在里面超可愛。
相比之下《圣誕頌歌》加了不少驚悚的成分(后半段有部分我直接當恐怖片看了= =||),
而且我認為這個片子最大的敗筆就是三個耶誕精靈帶Scrooge穿越的部分表現的十分蒼白。
這幾段本來應該是片子的重頭戲,是改變Scrooge同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轉折點,
導演卻草草的處理掉了,沒有挖掘到該有的深度(深度,oh shit ,這個最沒有深度的人竟然說了深度/扶額)。
《小氣財神》關于那三次穿越的場景描述的很詳細很充分,
尤其是第二次圣誕老人那段,或許只有看過才能理解為什么那些場景喚醒了Scrooge的良知。
而《圣誕頌歌》里那只只會蠢笑的熊樣生物看到我想沖進去把他的胡子給全數薅下來再用502粘上重新薅一遍。
不曉得一直在傻笑個什么勁,而且明顯可以聽出來根本就是在假笑到要死。
好吧,這些可能關系到個人愛好的地方都不深究,
但重點是本來應該用在表現穿越內容上的時間都用在了展覽市景上。
。。。。。。。。。
拜托大哥!我們對灰不溜秋還冒著黑煙的屋頂們沒興趣啊!
本來應該作為Scrooge心靈雞湯的小tim說他被刪了戲份很難過啊!!(泣)
穿越:寫到這里突然又想起了Marley同志出場的地方。這個地方也讓我有極度想吐槽的欲望。
原著里是怎樣寫我不知道,但是《小氣財神》里那段是很有意義的,
記憶最深的就是Scrooge童鞋不舍得燒旺火,火都快滅了他才投一塊小小的煤進去。
Marley小盆友一看這個情形氣的直接把Scrooge的椅子扔進火堆里去了。
而且Marley說得話也很有條理,通過說話完全可以體會到他的后悔,還有對Scrooge的勸誡。
BUT!《圣誕頌歌》里Marley同志根本就是跑來嚇人的吧!!是吧是吧是吧!!
半句正經話沒說!一直甩著那媲美皮鞭的鐵鏈子在嚇??蓱z的Scrooge桑啊!!
看的我小心肝兒都顫了!
拋棄這片子的大環境單獨拿出這段來就是活生生的重口味SM場景啊啊啊!!!
甩鞭子就算了!還扯下自己的下巴來妄圖開并不好笑的冷笑話!!
WHERE IS THE HAHA POINT?!(抓狂中)
(。。。這個家伙因為太激動而語無倫次無法寫更多了,來個結尾。)
第三個耶誕精靈出現時候的影子應用很有意思,算是亮點。
不過馬車在追Scrooge那段根本就是在炫耀特技效果吧,完全不知道意義在哪。(脫力)
若有一句話影評那就是導演完全本末倒置,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不必要的地方,故事原本的內涵和精髓都丟棄了。
BTW《圣誕頌歌》的配音我實在難以接受。啊,或許因為我是個土人的關系。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3
在表妹的再三推薦下,今天在網上看了由狄更斯的著名小說改變而成的動畫片《圣誕頌歌》,1小時35分鐘,很認真地看完,除了感動還是感動,而這些日子以來的一點點陰霾,也在這樣的溫暖與感動里,煙消云散。
這是一部關于改變的動畫片。主人翁斯克魯奇是個出了名的吝嗇鬼,影片開頭的許多情節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為了金錢,他可以在不情愿的交了殉葬費后再從死去的合伙人眼睛上取下兩便士;他可以在面對侄子善意的問候時怒罵侄子虛偽,并認為沒有錢賺還送出金錢的日子不可能會快樂;他可以在充滿愛意的日子里,面對慈善人士的募捐冷酷而嘲諷的拒絕。在他的世界里,永遠只有金錢,永遠只有收入和榨取,世間的愛與溫暖,在他看來一文不值,他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著自己固執而孤獨的生活,沒有朋友,沒有問候,陪伴他的,只有那些越攢越多的金錢。
在又一個平安夜里,他孤獨地回到了自己家,開門時卻被門鎖上恐怖的鬼魂嚇了一跳,接下來發生的一系列怪事更是讓他嚇得手足無措。七年前死去的合伙人變成鬼魂找上了他,痛苦地懊悔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并告訴斯克魯奇現在還有機會改變,說有3個鬼魂會來找他,然后就消失不見。驚魂未定的斯克魯奇很快遇到了第一個鬼魂,那是他的過去,過去的鬼魂帶著他回到了他小時候的圣誕節,影片也在這里終于脫離了恐怖片的色彩而正式轉向精彩的劇情。他看見兒時的好伙伴騎著雪車快樂地奔跑;他看見坐在學校教室里那個孤獨的自己;他看見一直關心著他的妹妹;他看見自己曾經的老師;他看見自己與女友的相識。一切都是那樣美好,當這些回憶歷歷在目時,斯克魯奇可愛的笑了,這與影片開頭那個可惡的老頭大相徑庭,其實在他的心里,這些回憶都還在,他也都還記得,只是歲月和利益把這些美好埋葬在了心靈深處,讓他不曾想起。接著過去的鬼魂把他帶到他和愛人分開的日子,年輕的斯克魯奇慢慢長大,生活和社會的壓力使他越來越害怕貧窮,他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視金錢,也開始慢慢忽視了自己的愛人,當她憤怒了提出解除婚約他不許時,面對她“你現在還會追求一個父母沒有留下遺產的貧窮的女孩嗎?”的質問,他無言以對,只能漠然地看著愛人離開。也正是從那時開始,斯克魯奇成為一個真正的吝嗇鬼,既然為了金錢能把愛情都放棄,又還有什么值得他去留戀。旁觀著的老斯克魯奇看著這一切,終究難以再面對,惱羞成怒,撲滅過去之火回到現在。影片到這里時,斯克魯奇的內心里已經起了一些小小的變化,而接下來的劇情,則讓他作出更大的改變。
回到家里后,斯克魯奇很快就見到了第二個鬼魂,那是他的現在。幽默的現在之魂讓他從天堂的角度去俯視整個世界,讓他看看人類的善與惡、快樂與辛酸,并把他帶到了職員克萊奇特的家,當他看到因為他的刻薄導致克萊奇特全家人因為沒錢,只能在圣誕夜吃烤鴨時;當他看到因為他的刻薄導致可愛的小萊米瘸腿沒法醫治時;當他聽到圣誕飯桌上克萊奇特對他的感謝時,他冰冷的心終于有了一絲溫暖,他慚愧了、后悔了,他才知道,原來他的冷酷和刻薄給別人帶來了這么大的傷害,而后來他侄子家的情景也讓他知道了他的刻薄帶給大多數人的只有討厭和譏諷,只有他親愛的侄子和忠實的職員對他的所作所為選擇了原諒,在這樣的愛與恨之間,他開始漸漸明白人生的意義。接下來現在之魂把他帶到了生命的終點,并由未來的鬼魂帶他去看了他死后的世界,沒有人同情,沒有人悲傷,有的只是咒罵和譏笑,之后他更痛苦地看到因為自己的尖酸刻薄導致了志愿克萊奇特的孩子不幸死去的結局,最后,未來的鬼魂將他帶到了一座墳墓之前,看清墓碑上的名字和日期后,他終于知道了那個在圣誕節死去的人就是他自己,面對殘酷的現實,他終于真正地從內心身處開始反省自己,因為金錢,他已經失去了太多、錯過了太多、傷害了太多,在面對死亡時,他終于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應該要怎么去過,他后悔、掙扎,并發誓從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里吸取教訓,重新改變自己。這時的斯克魯奇已經真正改變了,未來鬼魂和他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將他扔向“死亡”的棺材。當斯克魯奇醒來時,卻驚喜地發現自己還活著時,高興得手足舞蹈起來,用最飽滿的熱情去迎接那個全新的日子,他不再吝嗇金錢,慷慨地買火雞并讓人送到克萊奇特家,擁抱自己的傭人,向慈善家請求原諒并捐出錢財,去侄子家里共度美麗的圣誕,給職員加薪并幫忙照顧小萊米。影片這里的一系列情節與開始時斯克魯奇的刻薄尖酸形成了強烈對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斯克魯奇的確是死了,死去的是那個吝嗇的靈魂,現在的他是全新的、慷慨的、善良的斯克魯奇,他開始了他新的生命,而這一切,僅僅是他的態度轉變了而已。
影片就在這樣的愛與和平里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我深深被感動??v觀整部影片,其所要表達和展現的,正是我們人生中所需要面對和經歷的很多問題,以及我們對生活應有的態度。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們都是那個吝嗇的斯克魯奇,固執地堅守著一些東西,或許是金錢,也可能是權力、地位、名聲……為了守護那些不代表自己的東西,太多人選擇了冷漠、封閉、奸詐、仇恨,他們關閉了同外界真心交往的大門,然后,有的人選擇完全自閉,有的人則選擇以虛偽的面孔去面對這個世界。于是,這個世界開始變得骯臟,確切地說是在那些人眼里變得骯臟,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早已沒有了愛。這便是我們的悲哀,我們傻傻地以為得到了這些就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我們錯了,在我們抓住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失去的更多,而那些所失去的,恰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正如斯克魯奇眼里的過去,曾經的他,也是一個充滿愛和善良的小伙子,他有溫暖的家庭、摯愛的妻子、要好的朋友、仁慈的老板,在他生命的前幾十年里,每一個圣誕節他都過得很有意義,因為那時,他還純真。反觀我們自己,也是如此,隨著自己漸漸長大,開始對學習、工作、生活有了壓力,我們也慢慢失去了曾經的純真,失去那種無憂無慮、不顧一切的生活,沒錯,長大了是不能那么任性,是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但,我們不能因為長大而失去人本性里那些溫暖的東西,對自己的關愛、對別人的關愛、對社會的關愛,這個世界,是建立在人與人的基礎上的,以虛偽的面孔面對世界,世界就是虛偽的;以愛的面孔去面對世界,世界就是充滿愛的。從平安夜到圣誕節,斯克魯奇在經歷了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之后,他眼里的世界全變了,原本無聊、殘酷的世界變得充滿愛和喜悅,但事實上這個世界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斯克魯奇自己。
從現在和未來中,斯克魯奇看到了因為自己的尖酸刻薄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你如果對別人刻薄,當你失去甚至死亡的時候,也沒有人會為你感到傷心難過。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決定了自己的未來,影片后半段,斯克魯奇哭喊著請求改變這一切,他已然知道,自己的未來是現在的行為所導致的。不可否認,斯克魯奇是幸運的,在他即將面臨死亡的前一夜,他得到了指引,通過那些指引他獲得了救贖,他深刻地懺悔自己過去的行為,并發誓做出改變。然而,這是動畫片,在現實中,我們很難有機會遇到一個圣人,讓他為我們迷茫的人生作出指引,我們只能靠自己,時刻檢討自己的人生,并對不好的地方作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才不至讓自己在數十年后回首自己的人生而感到后悔。另外,影片的一個情節也讓我覺得寓意深刻,記憶猶新,當現在之魂死去的時候,他腳下藏著兩個可怕的孩子,他告訴斯克魯奇,這世界上有兩個人,一個叫無知,一個叫貪婪,一定要時刻提防他們。是啊,無知和貪婪,這不正是太多人人生失敗的原因嗎?正是因為無知和貪婪,人們才會去牢牢地抓住一些東西,而忽視了人性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正是因為無知和貪婪,人們才會以虛偽的面對這個世界,固執地以為這個世界就是他們眼里的那個樣子。于是,也就注定了太多悲劇的發生。
最后說說死亡。影片對于死亡的闡述很有意義,在看到了過去和現在之后,未來之魂帶斯克魯奇去了他死后的世界,也是在那個時候,斯克魯奇才徹底地對自己的過去做了懺悔,他終于明白,在生命的盡頭,什么東西都是帶不走的,不論你現在固守的是什么,在你離開世界的那一刻,你所能帶走的,大概也只有自己一生當中美好的回憶了。那么,我們為何不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一些呢?當斯克魯奇在以為自己死亡后驚喜地發現自己還活著時,我想起了我曾經看到的一句話“什么是幸福,當你發現清早起來你還活著的時候,就是幸?!薄.斘覀冞€有生命時,珍惜眼前的一切吧,不要再為了一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執著,對身邊的人、對這個世界多一點愛與關懷,這樣的人生,才會過得更有意義。
斷斷續續寫下這數千字,卻不足以表達我心中的感動。 感謝妹妹讓我知道了這么一部優秀的影片,感謝導演和制作人的精心制作,感謝狄更斯的優秀作品,更感謝劇中那些可愛的人物,是你們,讓我的人生得到了又一次重大的洗禮。時光飛逝,歲月靜好,面對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感恩和珍惜。生活就是一種態度,只要心態變了,一切都會變得更好,改變,僅僅只是一瞬間。謹以此文告誡自己,并獻給那些沉浸于孤獨自閉、人生迷茫、找不到方向的人,愿你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最好的祝福,送給你們。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4
1;這樣的動畫第一次看,人物面部捕捉,除了金凱瑞的干巴老頭外,其他人物的臉都神奇的腫了一圈,餅臉加叔,饅頭臉科林,驚嚇過后分分鐘笑cry好嗎,科林的聲音真是絕色,一下子就聽了出來,相比之下加叔的合伙人配音愣是沒聽出來,身為粉真是羞愧一圈。
2:剛開始覺得應該是個略帶怪誕的傻白甜圣誕電影,熄燈以后才打開來作為睡前娛樂什么的欣賞一下,MD越看越不對勁,前面畫風還是很不錯的,對那個時代的風格很感興趣,每一幀包括金凱瑞的干巴老頭和腫臉二寶都沒能影響觀感,怎么看都是美cry得節奏,從合伙人幽靈出來徹底不對勁了,門環上的幽靈一大吼——心涼了半截,又是腳步聲又是鐵鏈聲的一起來,已經隨時做好關電影的準備,其實合伙人的幽靈出來的那么一會兒看久了還挺萌,完全幻想成了X男系列類型的變種人,本來終于開始精神勝利法的歡樂起來了,幽靈一整吼一下什么的真心有點兒嚇人,然后吼多了下巴就掉了,TMD這里差點嚇哭好嗎,還托著下巴說話,腦子都嚇炸了我沒關電影真是佩服自己,后來又來骷髏,童年陰影系列上線,不過經過掉下巴的驚嚇除了頭皮發麻倒也沒有嚇cry的感覺了,這電影千萬別給小孩子看好嗎?童年陰影什么的。
3:男主角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運能得合伙人幽靈這般提攜,不辭辛苦的讓三個幽靈帶著男主體驗了人生3D大片成功把男主從一個mean貨變成了一個善良歡樂的逗比,從第一個回憶開始男主就清奇的轉變了畫風,速度快的讓人捉急,好歹有點兒過渡好嗎?來那么快表示差點接受無能,就像是男主被嚇壞了所以神經搭錯了某一根突然洗心革面了一樣。
別的不說就說那群人反應吧,反正我要是看見男主轉變的那么恐怖我絕對會腦補出一堆陰謀或者突發神經病來著。
總體評價就是畫風是我的菜,更何況還有意外之喜的加叔和科林叔,之前表示完全不知道這兩人有參演,雖說兩人幾乎在里面毀容的幾乎被金凱瑞艷壓= =大方向什么的都是很好的,除了嚇人沒什么毛病,但是劇情硬傷哭了,男主轉變的比火箭還快比傻白甜小電影還奇葩,其他的就不說什么了。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5
圣誕夜沒有去參與其它慶?;顒?,那就在家看部電影《圣誕頌歌》吧!
影片用男主人公斯克魯奇付錢時的艱難與不舍,一邊罵著小童:“滾一邊去,蠢材”,一邊用兩個手指拈搓著從棺材死人下葬眼睛上取出的兩便士,大聲嚷著:“兩便士也是錢啊!”揚長而去開場。
影片前半場:男主人公走過街道路人、鄰居、孩童見到他,紛紛對他退避和望而生畏;進入賬房,男主人公又對自己最忠誠下屬吝嗇,苛刻;圣誕前夜,對自己最親的外甥邀請他一起過圣誕夜的冷嘲熱諷和冷漠拒絕;公益人士來募捐時的毫不留情的冷酷拒絕等等,生動形象的刻畫了男主人公對金錢的貪婪和對人情的冷漠。
影片的后半場先是他曾經的合伙人馬利魂靈來到他家對他死后痛苦生活的咆哮;過去之靈和現在之靈帶著他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感化他;未來之靈用他將來的命運結局警醒他。最終,在幽靈的引導下,男主人公終于認清自己的廬山真面目,意識到他自己如此吝嗇冷酷無情下去的悲慘結局。
影片畫面有點陰暗、有些驚悚,大概導演是想用“冷酷陰暗反襯人心的溫情”?不知道是否適合孩童看,但最終結局是男主人公向善而終。
整部影片給人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播種了真善美。借節日觀影娛樂的同時警醒自己吧!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6
原本對動畫電影的興趣就不大,加之很多人對這部影片的評價都不高,但我還是不想錯過,為了查爾斯·狄更斯和那個因為工業發展而霧氣重重的倫敦。
19世紀的英國,是一個極富魅力的主題:在全世界最先進的工業的推動下,這里既誕生了“時代之光”夏洛克·福爾摩斯,也造就了倫敦東區白教堂的“開膛手杰克”。這是一個充滿矛盾與沖突,陰暗卻又生機勃勃的時代——資本主義發展加速度最快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英國,擁有兩位偉大的作家,代表著對古老田園的眷戀和對工業社會的批判。他們一個叫簡·奧斯汀,另一個叫查爾斯·狄更斯。
英國人愛奧斯汀,不僅因為她帶來了達西先生,更因為她還原了一個已經消逝的古老而美好的世界。英國人更愛狄更斯,因為他勇敢地揭開了現實的瘡疤,并給出了溫暖的解藥。如果說,奧斯汀用女性的細膩,編織著英國的夢想,那么,狄更斯則以男人的深沉,扛起了英國的自省。
社會主義的中國,對狄更斯有著巨大的誤讀:我們總將狄更斯當做是公認階級的同盟軍,說他揭露資本家的丑惡嘴臉,將資本主義的殘酷剝削批判的體無完膚云云。但事實是,生長在資本主義飛速發展時期的狄更斯,至多是社會底層的同情者,他并不熱衷于拆資本主義的臺,他只是在呼喚在時代的急速變革中丟失的傳統美德和人文關懷。而這些,顯然不是19世紀的資本主義英國所獨有的問題。
《圣誕頌歌》集中體現了狄更斯的思想主題。主人公史古奇是工業時代初期資本家的典型代表:他吝嗇、錙銖必較,花出一分錢對于他都是莫大的折磨;他緊衣縮食,生活古板單調;但同時,他理性,講求效率,強調勞動的價值,鄙視不勞而獲的食邑者。他們對于財富的追求是狂熱而非理性的,但是追求的過程卻是極端理性且嚴格的。事實上,史古奇們不僅對周圍的人冷酷無情,他們對自己甚至更加嚴苛。在狄更斯看來,對財富的瘋狂追逐和近乎偏執的自律在這個特定的時代以一種奇異的方式緊密的交織在一起,在這兩者的共同支配下,如史古奇一樣的資本家們失去了快樂的能力,成了冷血的機器。
正是當這種個人的行為和特征成為一個時代、一個階級的群體行為時,一種全新的價值觀——資產階級的價值觀誕生了,配合上轟鳴的大機器,資本主義在英國率先起飛。在我看來,史古奇們是值得歌頌的,他們用自己畢生的苦心經營和清教徒般的生活,完成了偉大的財富積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但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帶來自由和人性解放的同時,也帶來了縱欲的生活方式一樣,大機器工業為人類帶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將人類的天性在冰冷的機器中昏睡過去。
于是,狄更斯來了,帶著他的文字,來喚醒極端理性下人類追求感性快樂的天性。狄更斯從來就不憎恨資本主義,否則,他會讓史古奇畢生的財富被剝奪,而不是派來三個圣誕鬼靈帶他回顧自己的一生,帶他尋找他在追逐財富的途中丟失的美好的情感。狄更斯智慧地向資產階級指出,在財富愈來愈龐大的同時,他們的靈魂卻變得愈來愈渺小,終究他們所熱愛的財富會將它們壓垮、吞噬。他們需要改變!他們需要走出陰暗的賬房,打開積塵的保險柜,他們需要文學、需要藝術,需要重新學習像過去一樣享受生活!單一地聚斂財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們必須讓金錢在社會里更廣泛的流通,從而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這是資產階級在即將走向極端時的一次重要的自省,它帶來了英國、乃至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的轉變:消費的增長、藝術的發展、社會福利的改善……從表面上看,史古奇用自己的財富拯救了那個跛腳的小男孩,但其實,他也延長了自己的生命,并從死后被人唾棄的命運當中逃離出來。這是史古奇個人的升華,更是資本主義一次成功的自我調節。所以說,狄更斯是偉大的,絕不是因為他是一個“社會主義者”,而是因為他用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預言了資本主義向前發展的道路。
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無疑是失敗的。它將一個時代的寓言拍成了一個略帶驚悚色彩的冒險游戲,更將主人公人性而自主的轉變生硬地替換成了在過度驚嚇后的瘋癲。這想必是為了讓3D眼鏡中的視覺快感更多的釋放。看到最后,我不由感嘆,如果整部電影都能按照最后五分鐘的基調來敘述,也許會更加打動人心。這也印證了我對3D時代到來的顧慮:我們迎來的究竟是一次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技術革命,還是隨之而來的電影內涵的喪失?但我相信,既然19世紀的英國擁有狄更斯,那光影的世界也一定可以在摸索中找到感官和心靈的平衡,它需要的,只是一些時間和多一點的嘗試。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7
與《圣誕發明家》基本上是一回事,《圣誕頌歌》是講狄更斯筆下的這個故事,《圣誕發明家》是圍繞作家筆下的這個故事講作家生平。看下來,二者得分也應該差不多。我就從狄更斯及其暢銷作品中跳出來吧,聊些圣誕題材迷們喜聞樂見的趣事。
January是從Janus演化而來,而Janus(雅努斯)是有著兩張臉的羅馬人的保護神,也就是后來“投胎”到伯利恒的Jesus(耶穌)。當然“投胎”是我的戲謔,西教中不存輪回一說。
公元紀年,也叫基督紀年,以圣子降生奧跡基督誕生之日為原點,加上耶和華造萬物所歷一個禮拜,正式定為了元年元日。公元紀年傳入我國,始于辛亥革命廢除帝制以后,沿用至今。
___之天主教的圣誕日是12月25日,放假7天至新年第一天。而我國比較務實,只取用國際通行歷法而不信奉西教,因而假日辦需要絞盡腦汁在元旦左右湊出個尷里不尷尬的小長假來意思意思,順手拉動一下GDP。
有別于___之天主教,___之東正教的圣誕日是1月7日。而猶太教、伊斯蘭教,因為只認神與摩西訂立的舊約,不承認新約以及耶穌在___中基督、圣子以及彌賽亞的地位而不過圣誕節。
盡管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共同信奉耶穌,都過圣誕節,但歷史上也曾互相殘殺。天主教一直是老大,曾在十字軍東征時順手擼了一把拜占庭東正教。法蘭西太后卡特琳借政治聯姻誘殺納瓦拉國王亨利及其新教勢力,制造了圣巴托洛繆大屠殺,開啟了胡格諾戰爭。這在電影《瑪戈王后》中有精彩的呈現。
基督新教中也有個別分支是不過圣誕節的,而傳入我國的西教中,基督新教規模遠大于天主教。據我觀察,我國的新教徒異常熱衷于張羅圣誕節,與國際接軌的同時把這個節日過出了中國特色,按“棗生桂子”的熟悉配方,研發出平安夜吃蘋果的新習俗、新風尚。
而信徒以外的廣大群眾則根據民間傳統習俗,在圣誕這天北方包餃子南方吃湯圓,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要吃剩下一只蛋,正應了那句成語:年年有剩蛋,人人阿武亂。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富足生活的熱切企盼。
有錢沒錢,回家過圣誕。相互陪伴是最簡單也最大的幸福,被家人需要是人生最容易忽視卻特別了不起的成就。又是一年圣誕季,最后要套用我國很接地氣的民間語匯,跟大家道一聲:圣誕吉祥!恭喜發財!一夜暴富!數錢數到手抽筋!
圣誕頌歌觀后感篇8
查爾斯·狄更斯作為19世紀英國最杰出的小說家,他在英國古典作家中的成就僅次于莎士比亞。狄更斯一生寫了百余篇短篇小說,幾十篇中篇小說以及十五部長篇小說,同時,他還寫有大量的散文、游記、劇本等文字作品。在19世紀的英國文學中,狄更斯也是最先關注,并敘述孩子的悲慘命運的作家。
最近翻看的新版小說《圣誕頌歌》是狄更斯眾多中篇小說中的一部,這部于1843年出版的小說成為了許多孩子童年的必讀的經典書籍之一。
《圣誕頌歌》講述了一個非常有錢的吝嗇鬼史克魯吉對任何人都冷漠無比,在所有人眼里,他尖酸刻薄,冷漠無情,并極度摳門。沒有人喜歡他,他也不喜歡任何人,因為在他的世界里,錢比一切還重要。然而,在圣誕夜前夕,他的人生卻遭遇了一系列詭異:遇見曾經的搭檔老馬利的鬼魂,并在三個幽靈的相繼陪伴下,他看到了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連串的遭遇,讓史克魯吉幡然醒悟,沉睡多年的柔軟內心開始復蘇,從此,他從樂施、良善中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以及快樂人生的真諦。狄更斯對史克魯吉真是筆下留情啊,讓他最終擁有了一個happy ending。
這是一個教人向善,自省的故事,也是狄更斯借用史克魯吉的經歷進行道德完善的過程,他企圖用這樣的過程來警醒社會,警醒每個人:善良可以不僅有拯救人性的惡的可能系,還能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道德影響。
這部小說是狄更斯中期(1842到1858年)的作品,從人物的塑造上,狄更斯已非常嫻熟,他擅長于對人性探索,并循序漸進的深入其中,同時,他在小說中融合了夸張、巧合、懸念以及極具戲劇化的方式一邊講述故事,一邊剖析人性,感人至深,亦發人深省。
可恨之人必當有可憐之處,史克魯吉正是這樣的人。他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很糟糕,他自私自利,吝嗇,冷漠,在他身上完全感受不到半點人類的情感。然而,狄更斯筆鋒一轉,以第一個幽靈帶著史克魯吉回顧過往時,關于這個冷漠之人的所有謎題,全部呼之欲出。
童年是每個人成長的根基,也是影響每個人一生的關鍵時期。史克魯吉冷漠的背后折射出來的是他童年時光的悲慘,童年的他是個孤單的孩子,本該享受親情的時候,他卻孤零零地在學校里度過,陪伴他的只有虛幻的童話故事……因此,他日后對人的冷漠無情,并非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從史克魯吉的身上可以看到人性起點的關鍵性,這對于每個孩子和家長來說,無疑是一種警示。
狄更斯的許多作品在少年兒童中廣為傳閱,他并非是偶然寫下這些作品的。這與他自身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童年的不幸福導致了他對兒童的命運傾入了更多的關注。是以,他不僅自己寫下了許多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作品,他還大力倡導其他作家多為孩子們寫出好的作品,這也契合了他對兒童所寄予的“自制能力、禮貌行為、體恤窮人和尊重老年人、善待動物、熱愛自然、厭惡虐政和暴力”等美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