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
觀后感也是一種非常好的交流方式,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相互探討和交流不同的觀點。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嗎?這里為大家分享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快來學習吧!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1
國慶假期,我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電影《最后一課》的故事中,一位老人旅居國外,生活優渥,但一次腦梗讓他記憶錯亂,只記得多年前在落后的鄉村中教書的情景。為了幫助他恢復記憶,兒子帶他回到那個小鄉村,全村人感念老師的無私付出,全力配合,在現代生活中硬是創造出了一個1992年的場景,最終蓬勃發展的鄉村和老人陳舊的回憶終于連接了起來。
看著這個故事,我不禁熱淚盈眶,去年國慶時回鄉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中……
去年十一,我跟著家人來到四川巴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將帥碑林,祭奠我的太爺爺。1934年,16歲的他參加革命加入紅四方面軍,當上紅小鬼跟著大部隊開始了爬雪山過草地的長征。在雪山上,他的耳朵被凍壞了,以后的幾十年里,一到冬天,他的耳朵就生疼生疼的。長征結束后他所屬的129師,在劉伯承的領導下開始八年抗戰,太爺爺進入了修械所學習兵器整修。
當時八路軍武器裝備落后,作為制敵利器的馬克辛重機槍殺傷力強火力猛烈,但卻因為鍛造工藝限制故障率非常高,尤其是撞針連發過熱經常卡彈。太爺爺想盡辦法改進工藝,同時經歷種種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經他加工過的撞針,即堅又韌,大大減少了槍支的卡彈故障,太爺爺也成了129師里的“撞針第一人”!后來太爺爺上了前線,又參加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他的額頭、小腿都中了槍,終身留著彈傷的痕跡。戰爭勝利以后,村里14個和他一起參加革命的小伙伴,只剩下了他一個……
穿行在郁郁蔥蔥的碑林中,看著紀念碑上數不清的烈士名字,放眼望去遠處的繁華城市高樓林立人聲鼎沸。我大步走向革命英雄紀念碑,莊重地舉起右手敬了隊禮,內心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靜。這里已經不是倍受壓迫戰火紛飛的窮山僻壤了,革命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江山如今風景如畫、科技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我心里暗暗地對他們說: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著你們,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這一代必將好好珍惜它,努力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地更美好!
電影結束了,片尾曲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2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分五部分。分別為北京好人、天上掉下UF0、回鄉之路、最后一課、神筆馬亮。最為難忘的是《最后一課》這個片段,一個老教師,他是從鄉下轉到城里的教師,他不顧身體原因堅持教學也曾多次暈倒,這也突出了一個教師的偉大和信仰,為了喚醒他的記憶,他的兒子和學生們帶他重回了1992年,讓他重新上最后一課,從新感受家鄉的魅力,記起年輕時的教學場景。這也許是他的職責,他也從家鄉這里感受教學的意義。在患病記不起事情時,竟然還記得在他教學時的學生和經歷。可見他對家鄉的懷念是多么深,他對教學多么熱愛,教的學生多么幸運,他因為熱愛家鄉,才對鄉下教學懷念在心,淚目…。
還有個片段是《神筆馬亮》,馬亮喜歡畫畫,并且畫得也非常好,他考上了列賓學校。這是俄羅斯的一個名牌繪畫大學,他為了在自己的家鄉扶貧,放棄了留學機會,把老婆給的生活費和自己工資捐給了自己的家鄉的委員會和貧苦人民,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舉動啊,雖一直瞞著老婆,心中卻有著一顆為家鄉而著想的心。后來也得到了老婆的理解與支持。那一個土生土長的地方竟發揮著如此之大的`力量,為了后代,也為了愛,直著的向前。我在家鄉長大,現在我要加以回報,就為打造一番自己想象中的天地。這是信念與感恩支撐,不去享受已有結果,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家鄉回報,讓世代代受益!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著作,打動了成千上萬的人,我們有自己土生土生的家鄉,就應通過努力去回報!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3
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有五個單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他們分別講述了祖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方的主人公雖然離開了自己貧困的家鄉,但一直懷著愛國、報國、強國的信念,在異鄉拼搏奮斗事業有成后,回到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的故事。
在這五個故事中,《神筆馬亮》的故事讓我頗為感動,故事中的馬亮與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神筆馬良》中的馬良都有著同一個理念,那就是通過自己的特長來扶貧攻堅,造福一方。在故事中,馬亮之前通過努力已經獲得了去俄羅斯藝術大學深造的錄取通知書,但當他獲知某鄉村急需他時,他毅然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且內心十分愧疚地向已經懷孕的妻子隱瞞了真相,一心想著的是祖國這個“大家”。
到農村后,馬亮和群眾們很費勁的打造自己在俄羅斯進修的假象,就是既想在當地做貢獻,又要讓妻子安心。最后妻子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馬亮沒有去俄羅斯的真相,又氣又喜,氣的是馬亮一直在騙她,喜的是她看到了馬亮以栩栩如生的畫技和高超的藝術設計水平,推動了所在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最后她抱著馬亮奮力地喊:“我的丈夫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這體現了她終于明白了人民藝術家才是最偉大的,也體會到了丈夫馬亮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刻都不能分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扎扎實實學好科學知識和技能本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護視力,增強體質,長大后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4
國慶節假期間,我看了一部特別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叫《我和我的家鄉》。
這是一部喜劇,一共分為了五個故事,分別叫做《騙醫保》、《UFO》、《最后一堂課》、《退耕還林》和《神筆馬亮》。每個故事都有笑,也有淚,并且都是圍繞著自己的家鄉來演的。
《騙醫保》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個人,他的舅舅得了甲狀腺瘤,需要九萬元來做手術,可他舅舅沒錢,而他自己存起來的九萬元,是為了車方便以后工作的,而他舅舅也沒有醫保,他就想到了用他的醫保卡去騙,但卻失敗了,于是他就忍下心來,將那九萬元交了手術費,但最后才發現了原來他舅舅有醫保,最終還是換回了那九萬元,買了自己的車。這個故事發生在北京,它讓我看見了人間的真情流露,感覺心頭暖暖的。
《UFO》這個故事主要講:在中秋月圓之夜,貴州一個無名小村里,人們正欣賞著月亮,卻突然發現了一架UFO,許多人開始開直播,這個村子也因為UFO火了起來,開始有許多人來這里旅游,后來有人來調查這件事情,才發現了,原來是這里的一個發明家發明的飛行器,在試飛的時候,被人發現了,還給當作成UFO,村長不想讓他把這些事情說出去,不然他們村子就沒有人來旅游了,可發明家出于良心,還是將這件事情說了出去,而他做UFO的原因也是因為村子的公路不怎么通,一些特產不能運出去,所以他才想要制作一個飛行器,把特產運輸出去,結果卻被人當成了UFO,來調查的還有一個科學家,他就和發明家一起合作,把這個村子變成了科技之鄉,村子變得更繁華了。這個故事總體起來有點搞笑,但他告訴我的意義卻非常深刻,是啊,有些人愛家鄉,但是也不能做任何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不然就是為自己的家鄉添亂了。
《最后一堂課》這個故事非常的感人,講的是:一位身在外國的教授,因為年齡大了,得了病,這個病會讓他回憶起關于以前的事情,而這位教授回憶起的就是他在家鄉在小學教書的時候,他的行為開始變得怪異,但是我能看出,他的行為都是在他在小學教書的時候做的,這位教授的兒子,也覺得這樣不行,于是就聯系到了他曾經教過的學生,他們的學生現在把家鄉發展的非常非常好,教授的兒子告訴他們,教授回憶的事情就是當年他教他們的最后一節課,先讓他們準備一下,還原出當年的情景,說不定能治好教授的病,學生們商量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同意了,畢竟他們小學時期全靠這一位老師,沒有他,就沒有他們的現在,他們開始收拾了起來,他們記得當年最后一堂課下著大雨,就將屋頂拆了個洞,用一個水管子往上面噴水,還原出屋頂漏水的情景,還請了一些小朋友來充當學生,一切準備就緒。
當教授的兒子把他送回來時,他連他的兒子都已經不記得了,卻還是記得他的家鄉和他的學生,他就這么走著,回憶著周圍的一切。過了一會兒,教授到了,他的學生們也按計劃行事,先是由村長來假裝是教授的爸爸來打鈴,接著,他走進了教室,看著眼前的一幕,就像當年那樣教起了課,起初沒什么不對勁,孩子們訓練過,所以表現的很好,只是后來,突然傳來了手機鈴聲,教授突然慌了起來便問道,這是什么聲音啊,只見一個小孩從抽屜里拿出了一部手機,放在教授面前,一直守在門外的學生們也慌了起來,教授又問他畫的畫為什么是彩色的,那個小孩拿出了一桶馬克筆,說,你看這是馬克筆呀,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有,怎么可能會沒有顏色呢,教授當年上了最后一堂課,這個孩子畫的畫只有黑白色的,并且畫得很亂,教授慌了,跑出了教室,他原來的學生們看到了他跑出去了,也跟著他跑了出去,因為他們害怕教授出事,教授就一直這么在他的家鄉里跑著,一直覺得都和原來的不對,直到他來到了這個村子的小學,他愣住了,靜靜的看著這里,又拿出了他一直收藏著的一幅亂糟糟的水墨畫,雖然很亂,但我看出了這幅水墨畫的構造和這座小學的構造很像,過了一會兒,教授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轉過頭一看,原來是他最愛的那個學生,這座小學也就是這個學生建的,兩人一眼就認出了對方,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一直跟著教授的學生們也流下了淚水。看到這里,我也流淚了,因為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萬老師,我們以后會不會也會這樣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定要學會感恩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因為是老師成就了我們,老師才是最偉大的呀!
看完了《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之后,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雖說他是圍繞著家鄉來寫的,但我覺得這部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流露的真情啊!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5
學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老師想讓我們多接受愛國教育,今天中午學校組織高年級的同學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晚上放學回到家后,我給媽媽講述了這個電影里的五個故事,分別是《北京好人》《最后一課》《天上掉下個UFO》《神筆馬亮》和《回鄉之路》。
媽媽說她也看過這部電影。我跟媽媽說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最后一課》。因為這是以教育為主題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瑞士老教授生病后失憶,記憶停留在90年代在中國山村教書的時期。他的兒子為了幫他找回記憶,請教授教過的同學一起恢復老教室。他們找了一群和當年學生相仿的孩子們合伙給老教授演了一出戲。但最終老教授還是發現了不對勁,他沖出門外四處亂走,走到了一個五彩斑斕的建筑旁停下了。這個建筑就是當年姜曉峰小時候設計學校的樣子,同時教授遇見了長大后的姜曉峰,找回了自己的記憶。媽媽說這個故事她也非常喜歡,我們開始討論這個故事的細節和感受。
剛開始,我不知道為什么一個老教授家里會有一張撕破的畫,這畫是用墨水畫的沒有顏色并不好看。后來發現這幅畫是姜曉峰小時候畫的。媽媽說:“對,沒錯,姜曉峰的畫沒有顏色,他卻說是五彩斑斕的,同學們諷刺他后引起沖突,畫被撕破了”。
我補充道:“老教授非常愛孩子,姜曉峰沒有顏料畫畫,教授冒著大雨取顏料,還摔了個大跟斗,弄得渾身都是水”。媽媽說:“教授非常有耐心,能認真聽姜曉峰表達畫中的意思。并鼓勵他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很同意媽媽的說法,一邊點頭,一邊回答:“嗯,老教授失憶了還想著這群孩子們。還有姜曉峰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建筑家,并在自己的家鄉設計出夢想中的學校,回報自己的家鄉,也讓教授通過五彩學校找回失去的記憶”。媽媽問:“老教授說出——我想起來,這句話的時候,你有沒有哭啊?”我說:“這個片段太感人了,我哭了”。媽媽抱了抱我,拍拍我的后背跟我說:“真是個善良的好寶寶”。
我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長大后為我的家長做出貢獻。將來,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更多追求夢想的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回報我的家鄉,回報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6
《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在20__年國慶檔期推出的高分電影。
這部電影一共由五個小故事組成。故事情節整體緊湊,各有情趣,內容幽默感人,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熱愛與希望。
每個故事中都有幽默的情節,如《天上飛來個UFO》中的滾蛋和拖拉機,《北京好人》中的挨刀子、掛號等情節,生動的劇情加上適當的配樂,讓人即緊張又好笑。故事中黃大寶潛心為造福貴州鄉村而努力;馬亮為了家鄉的發展,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喬樹林為了在家鄉的.沙漠中種出沙地蘋果,讓家鄉有一些“特長”而越發富足,不顧自己虧空了多少錢財……這些情節又不禁使人熱淚盈眶。
在《最后一課》中,范老師長大后的學生們要布置老教室時,拿出了一只只手表,掏出了一個個玩具,表現出時代巨大的變遷。也通過這些情景展現了布置的困難,從而體現出長大后范老師的學生對老師的尊敬。
《我和我的家鄉》在故事的切換方式上也極具創意。它以無數視頻作為切換,十分自然的把故事連貫的串聯在了一起。電影選用《我的祖國》這首歌作為片尾曲,真是來神之筆。讓我們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對家鄉、對祖國有了一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作為一部表達熱愛家鄉情感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成功做到了這一點!
我和我的家鄉觀后感200字篇7
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有五個單元: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后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他們分別講述了祖國東南西北中五個地方的主人公雖然離開了自己貧困的家鄉,但一直懷著愛國、報國、強國的信念,在異鄉拼搏奮斗事業有成后,回到自己的家鄉貢獻力量的故事。
在這五個故事中,《神筆馬亮》的故事讓我頗為感動,故事中的馬亮與我們口口相傳的故事—《神筆馬良》中的馬良都有著同一個理念,那就是通過自己的特長來扶貧攻堅,造福一方。在故事中,馬亮之前通過努力已經獲得了去俄羅斯藝術大學深造的錄取通知書,但當他獲知某鄉村急需他時,他毅然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且內心十分愧疚地向已經懷孕的妻子隱瞞了真相,一心想著的是祖國這個“大家”。
到農村后,馬亮和群眾們很費勁的打造自己在俄羅斯進修的.假象,就是既想在當地做貢獻,又要讓妻子安心。最后妻子在機緣巧合下發現了馬亮沒有去俄羅斯的真相,又氣又喜,氣的是馬亮一直在騙她,喜的是她看到了馬亮以栩栩如生的畫技和高超的藝術設計水平,推動了所在鄉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最后她抱著馬亮奮力地喊:“我的丈夫是最了不起的藝術家!”,這體現了她終于明白了人民藝術家才是最偉大的,也體會到了丈夫馬亮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刻都不能分割。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自己的家鄉,扎扎實實學好科學知識和技能本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護視力,增強體質,長大后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