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的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麗中國》的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1
壯哉,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明歷史。
美哉,中華民族無數光輝燦爛的文明成果。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這本書,讓每個讀過此書的中國人都會思潮澎湃,激動萬分。
《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此書從13個章節分別介紹了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國現在突飛猛進的科技,中國美好的風光,中華民族英雄以及頂天立地的最美中國人。無論哪一章節,都使人震撼,都如同一雙有力的大手在我的心弦上重重地撥動了一下,讓我越發覺得我的祖國是如此偉大,我們作為中國人而感到如此的自豪。
當我讀到第四章節“飛向廣寒宮”時,我的心情更加激動了。“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最浪漫神奇的一個故事。就像夢,寄托了人們飛向月球的向往。2007年10月24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奔月夢想的“嫦娥一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踏上登月旅程,開啟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全新篇章。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在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托舉下婀娜升空,它所載荷的相機比“嫦娥一號”更先進。在’嫦娥二號“拍攝的全月圖中,我們甚至看到了”阿波羅11號“登月留下的痕跡。
不管是”嫦娥一號“還是”嫦娥二號“,每一次的開拓都是中華民族外太空探索的新紀元,每一次的成功都令人深感震撼。這些似夢的偉大成果,今天我們讓它成為現實!
大家還記得不久前的中國”蛟龍號“潛水器嗎?”蛟龍號“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級,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強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中國是繼美、法、俄、日之后世界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在全球載人潛水器中,”蛟龍號“屬于第一梯隊。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類載人潛水器約90艘,其中下潛深度超過1000米的僅有12艘,更深的潛水器數量更少。目前擁有6000米以上深度載人潛水器的國家包括中、美、日、法、俄。除中國外,其他四國的作業型潛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是日本創造的,僅6527米。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最大下潛深度達7062米,創造了作業型人載潛水器新的世界紀錄。
不僅是是”蛟龍號“再次刷新”中國深度“,天宮、神九準確完成”太空之吻“,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圓滿成功,我國首座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號在海南首鉆成功,第一艘航空mu艦”遼寧艦“交付入列、這些一項項重大的科技成果,展示了我國自主創新的鏗鏘步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實現重大跨越。
這些,都只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縮影。如今,從”美麗中國“提出,到”五位一體“的統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制定了實現”中國夢“的路線圖。那”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已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更應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
是啊!夢想照亮人生,夢想改變現實,夢想創造輝煌!今天,夢想在長城腳下放飛,希望在我們心中燃燒!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會為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讓夢想不再虛幻,不再遙遠,而成為絢麗的現實!
因為有夢,所以有堅持下去的信仰;因為有夢,所以有努力向前的方向。同學們,美好的路線圖已經繪就,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中。讓我們放飛夢想立下建設美麗中國的誓言——
中國夢,我們圓!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2
說真的,《美麗中國》給人的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淘洗。
對于紀錄片,貫徹的宗旨就是客觀,客觀是紀錄片的本質。《美麗中國》創作者富有理性與關懷,執著追求真相與探索心靈,并且能夠開啟這一項打動世人內心的工程。
《美麗中國》遠離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傳統生活的人們,表現出中國歷史長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諧淳樸與天人合一的觀念。這個定位是十分準確且適時的,因為在現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國的古典特質已經日漸湮滅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離觀賞,有時候真的內心在疑問,這真的是中國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學校,既有同情也有羨慕。西藏幾千年的對自然的敬畏,保護了當地原始的自然生態。那里的人們貼靠著大地,向著朝圣路,他們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護關愛這片圣潔之土與萬物,定會有美好的來生。而如今我們大部分人類生活在物欲橫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沒有想到中國很多地方,人與自然還是那么融洽,他們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窮苦貧乏的,但事實是這些人的心靈才更為澄澈與充實。
鏡頭展現了奇趣的動物與絕倫的景色后總會加上諸如此類的解說:此物種已經瀕臨滅絕,此環境帶已經嚴重縮減。這沉重的事實令我不禁生出無限憂心。
紀錄片目的是記錄,更是留給大眾以思考。
中國面臨的不止是環境危機、還有文化危機,我很難想出代表現代中國的符號是什么?看吧,外國人沒有把鏡頭對準拔地而起的高樓,真正的中國不在大都市,而是在小巷胡同、竹林深處,在香格里拉,在樓蘭。民族的信仰就在那些與自然生活了上千年依依不舍的村民心中。他們會堅守到最后一刻,只為那圣潔的天地。
喜馬拉雅的巍峨山巒孕育了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眾多文明的源頭,幾千年繁衍不息。然而再過30年,80%的冰川將不復存在,領略了神圣的恢宏之余更多的是對人類自我糟蹋,導致古老文明危在旦夕的震撼
有時候常常面對匪夷所思的鏡頭就想人家是怎么拍的,為什么可以在雪山高峰之間平穩地穿梭,拍一年四季的變化得經歷如何漫長的等待。一部優秀紀錄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的精神,團隊意識,敢于冒險又耐得住寂寞。
《美麗中國》關注了自然與人生存的大命題。更多了種人文關懷,對古老的風土人情進行了深入地了解。人與自然的不斷疏離違背了宇宙的規律,紀錄片重新喚起了人們對自身環境的審視。自然不會毀滅,即便人類滅絕,天也照藍,歸根結底,人類毀滅的只是自己。
從香格里拉到絲綢之路,從蒙古草原到喜馬拉雅,從大興安嶺到熱帶海洋,整個系列看下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土地,以及土地上幾千年的人與生物。
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一個原味的中國,一片數個世紀以來傳送著的土地。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3
《美麗中國》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用獨具中國氣質的磅礴、渾厚、包容的聲音結合美麗的中國自然畫面。這些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視聽享受,更是一種讓我們身心完全融入的精神交流。看過后給了我深深的觸動。
這部長達6小時的大型紀錄片的特點是以自然為對象,以平等的視點關注人與自然界中的生物。以紀實的手法和寫意的風格,來抒寫和展示自然的奇觀和生命的奇跡,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地觀賞中國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種生命,在觀賞中感受自然的壯觀、神奇與美妙,感受生命的莊嚴、神圣與美麗,同時也對自然法則產生了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
記錄片中,張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魚,貴州山間的葉猴,茫茫雪山中被呼為“山中野老”的滇金絲猴,遷徙途中在鄱陽湖歇腳的浩蕩鳥群,上海郊區寺廟中400余歲高齡的斑點龜,貴州巖洞中的蝙蝠都給人以震撼。
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美的享受,還展示出了動物、植物是與我們人類一樣平等而珍貴的生命。有400余歲高齡的斑點龜死了時的無奈;有鳥兒未能逃脫,只能成為腹蛇的食物時的無助。
《美麗中國》用鏡頭不僅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別樣的自然,一個率真的自然,同時也用可能因為人類的破壞而瞬間消失的美景警醒人們:文明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人類物質享受和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人類與自然的隔閡和人文精神缺乏,人類成為了唯一只愛自己的冷漠動物。它的鏡頭告訴了人們:自然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只不過與我們生活的方式、地點不一樣。這個地球不僅僅屬于我們,還屬于動物與其它物種,要像珍愛自己一樣去關愛它們。
我想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的精心呵護。許多稀有物種已經絕滅,我們不能再讓現有的東西消失,要是有一天地球上再也找不出這樣的美景,或許世界末日就在下一個揮手之間吧!所以我們都應該站起來呼吁:“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和那些歷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觀吧!”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4
又看了一遍《美麗中國》,再次感慨萬千,不得不為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中國博大的人文情懷所折服。冰清玉潔的雪山,雄奇秀麗的山川,一望無際的草原,詩情畫意的湖泊,波瀾壯闊的大海,層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機靈可愛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威風凜凜的東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頂鶴,珍貴稀有的揚子鱷,如此豐富的多樣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全面反映中國人文地理的極為罕見的優秀紀錄片。紀錄片的內容涵蓋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域: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一遺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樂、畫面、解說詞配合得簡直是令人無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說詞,簡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時而俏皮,時而深沉,不經意間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啟迪著我們的思想。《美麗中國》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為優秀的紀錄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國的魅力所吸引,還有為國家今后的發展的擔憂,這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明史時間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十三多億的人口,五十六個民族,各型各色的傳統生活方式。雖然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及環境保護問題,但還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中國有寬廣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溫差可以從灼熱高溫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國有云霧迷茫的叢林庇護者稀有動物,一望無際的曠野草原及豐饒的熱帶海洋。
而如今的中國面對的是怎么樣的環境問題?令人矚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區,其中之一就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而全國酸雨面積占國土資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萬公頃的速度侵蝕土地,而中國每天都有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積減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而中國年均消失天然林40萬公頃,;水資源危機,作為世界21個貧水國之一的中國,全國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億噸沃土付之東流;與日俱增的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圍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氣污染已使中國600多座城市的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到1%。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們去精心呵護,有很多稀有物種已經永遠的消失,我們就不能讓現在還存在著的東西消失,所以我們要做好自己,讓我們國家越來越美麗。
遠離的現代城市的浮華,把鏡頭瞄準了自然中的生物,與沿襲了幾千年生活的在其間的人,從它們身上表現出中國幾千年根深蒂固的淳樸與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理念。這個定位是異常準確的,因為現代都市的人與生活中,中國的特質已經被湮滅了。最讓我感動的是生活在北方森林中的鄂溫克婦女,她們在世代游牧中悉心照顧森林中的馴鹿。
這些生靈也都有了它們自己的名字,然而過這種生活的鄂溫克人只有30個了,幾乎所有的族人都放棄了森林生活,搬進了現代省事的鋼筋水泥房子里。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5
夢,有虛有實,似陽光似清泉,同薄霧同炊煙。它,可以是溫暖的,恐怖的亦或者是令人迷茫的。我們不知它從哪里來,可它的的確確給了我們幾萬、幾億乃至幾十億份支撐與動力。多少人靠著這股動力成功地兌現了他一生的愿望?又有多少人在追夢的途中退縮不前甚至荒廢?沒人知道。可是,有一種夢,在未來,卻必將也必須實現,那是需要每個中國人去實現的一生愿望,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夢,一個中國的夢!
悠悠五千年,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夢的接力。有的人甚至為之將自己的青春葬送,這就是信念的力量,這就是對夢不懈的追求。在我小小的還未長大的心中,也同樣的,萌發了一個夢:建設一個美麗中國!
從小見慣了高樓大廈的我對于農村有一份別樣的向往。在我強烈的央求下,經過近乎3小時的路程,媽媽帶我來到了那讓我期待已久的鄉村天堂。初到鄉村,映入我眼簾的東西太多,太美,簡直讓人眼花繚亂。連綿的小山與恢弘的大山遙相呼應;汩汩的清泉與忙到停不下來的河流親如兄弟;山上更是有著成片的竹林與掩藏于叢中的朵朵野花;一座座連綿的小山似乎一條條絕美的毯子,若是商場里的毯子也是如此樣式,想必會立刻被搶購一空吧。這是的純凈,是一種美到極致的美,它是原生態的,舍去了任何雕飾的藝術品。我突然發現,原來我的國家也有這樣美得讓人移不開眼的景色。
我所居住的城市科技先進,土地被一點點地開發,樓房被一點點地筑建而起,路更加寬闊了,地更加平坦了,原本的代步工具早已被先進的汽車所取代,人們都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可這”幸福“卻犧牲了不少的生命,樹、空氣、水盡皆成為了人們幸福生活的犧牲品。更可氣的是,那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們相繼被人們捕殺,做成了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和各種藥材。隨之而來的是珍稀動物急劇減少,走向滅絕。四大漁場由于大量的捕撈,已經沒有了漁汛;藏羚羊們被人們大肆捕殺,數量減少;長江江豚遭到捕撈,走向滅絕……裝飾品和藥材這類東西難道會比活生生的生靈更美,更動人嗎?難道一定要將我們的幸福與安康建立在它們的痛苦上嗎?
看著書上一條條令人驚悚的數據,我不禁想問:這樣的我們真的幸福嗎?霧霾越來越嚴重,河水日趨渾濁,沙塵暴不斷肆虐,物種日益減少……我們對地球上其他生靈的迫害,早晚會報應在自己身上。污染就像一個恐怖的魔鬼,這個魔鬼似乎并不打算立刻動手,他悄悄地潛伏于我們周圍,等待時機,將咎由自取的人們消滅于無形之中。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保護環境已成為了人們此時最應做的事,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如此下去,中國夢能實現嗎?它似乎并不是在靠近,而是漸漸脫離了軌道。不求以往,只求現在。從這刻開始,別再摧殘母親了。我希望,在每個人看到”中國“兩個字時,想到的是那青山綠水,森林湖泊,而不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國家“。
從前,有無數人為中國夢奮斗,現在乃至未來,也一定會不斷出現這樣的人。中國夢,是遙遠之夢,是偉大之夢,是復興之夢,既然遙遠,既然遠大,既然實現它的道路上必將困難重重,光靠一己之力豈會有效?每個人自己的夢想是”小夢“,中國夢是”大夢“。 ”小夢“長大了,成熟了,必將會回到母親的懷抱,填補母親的空虛,久而久之,這個”中國夢“就必定會逐漸豐滿,最后必將會實現。同學們,若你還沒有尋到中國夢,請趕快找找吧,別再一早起來,仍是原來的生活,仍是機械的重復!讓我們把六個字永遠牢記心中:中國夢,我們圓!
《美麗中國》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